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pdf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2011年4月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
第一节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
一)基本表现
1.发病或者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与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者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受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根据。
6.全身发绢
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幻、无脉有电活动或者心室停搏
二)问诊要点
1.不适宜花时间全面询间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
(1)发作到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院前处理】
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2.A(ainvay):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建立人工呼吸。
4.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
5.有条件场地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6.及时呼救,转运至最近医院。
7.建立静脉通路。
8.心电图,心电监护。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颈脉与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3.心电图。
(1)心室颤动或者扑动、持续性心动过速。
(2)电机械分离。
(3)心室停搏。
4.根据前两项即可作出I临床诊断
二)鉴别诊断
急性意识障碍有脉搏):
⑴晕厥。
(2)虚脱。
(3)急性脑血管病。
(4)低血糖。
(5)急性气道堵塞。
(6)头部创伤。
【急诊治疗】
一)基本处理
1.基础生命支持直至恢复自主呼吸循环
(1)基础生命支持包含识别心脏骤停、心脏事件、卒中、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与体
外自动除颤器使用。
(2)A:保持气道通畅:
①人工或者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异物如义齿、呕吐物);
②怀疑为气道异物可使用l-emilich手法排除;
③患者取仰卧位,前额用力加压,头后仰,提高须部,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成垂直:
④气管内插管,或者食管气管联合式气管、喉罩;
⑤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3)B:人工呼吸:
①最简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特别在院外;
②在抢救室气管插管前简易呼吸器(球囊一面罩)人工呼吸:
③不管何种人工呼吸[口对n、口对面罩、球囊一面罩、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吹气1秒
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人并使胸廓有明显的提高;
④迅速气管插管后用呼吸机机械通气。
(4):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
①胸前区拳击: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拳击仅限1〜2次。3组病
例研究说明室颤或者无脉性室速时胸前区拳击可转复,但如室速转为室颤、完全性传房室
阻滞、心室停搏等情况下不能胸前区拳击。鉴于较少益处与潜在危险,目前不推推荐也不反
对。
②胸外按压方按压部位应在胸部正中.胸骨的下半部,两乳头之间,即掌放在胸部正
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只手重叠压背上。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力向下按压。
③要求按压而有力,使胸骨下陷4〜5cm左右,胸骨下压时间及松开基本相等,放松时
手掌不能离开胸壁。保证胸廓充分回胸外按压间歇最短比。
④用力按压、快速按压原则每(分压频率100次)。
⑤要耐心持续按压,直到脉搏与血压均正常。
⑥因抢救需要停止按压时,不要超过15〜60秒。建议所有年龄段的病人新(生儿除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