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种乐器属于打击乐器?()
A.钢琴B.小提琴C.木鱼D.长笛
答案:C
解析: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拍打等方式发声的乐器。木鱼通过敲击发声,属于打击乐器;钢琴是键盘乐器,小提琴是弦乐器,长笛是管乐器。
2.34岁幼儿歌唱的音域一般为()。
A.c1a1B.d1b1C.e1c2D.f1d2
答案:A
解析:34岁幼儿歌唱的音域一般为c1a1,随着年龄增长,音域会逐渐扩大。
3.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A.培养音乐技能B.提高音乐鉴赏力
C.促进幼儿全面发展D.培养音乐人才
答案:C
解析: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音乐技能、提高鉴赏力或培养音乐人才,其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柯达伊教学法中使用的手势是为了帮助幼儿()。
A.记忆歌词B.理解节奏C.感受和声D.掌握音准
答案:D
解析: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手势通过不同的高低位置,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音的高低,从而更好地掌握音准。
5.以下哪种音乐活动最适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A.歌唱活动B.韵律活动C.音乐欣赏活动D.音乐创作活动
答案:D
解析:音乐创作活动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独特的音乐想法,而其他活动主要侧重于技能学习和感受欣赏。
6.幼儿节奏感培养的关键时期是()。
A.01岁B.23岁C.36岁D.68岁
答案:C
解析:36岁是幼儿节奏感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对节奏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发展迅速。
7.《彼得与狼》是一部()作品。
A.交响童话B.歌剧C.舞剧D.音乐剧
答案:A
解析:《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通过不同的乐器代表不同的角色,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8.幼儿在韵律活动中表现出的“乱舞”现象,可能是因为()。
A.缺乏音乐感知B.教师指导不当
C.幼儿过于兴奋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幼儿在韵律活动中“乱舞”,可能是因为缺乏对音乐的感知,不理解节奏和韵律;也可能是教师指导方法不当,没有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还可能是幼儿自身过于兴奋,难以控制自己的动作。
9.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从()入手感受音乐。
A.节奏B.旋律C.和声D.音色
答案:A
解析:节奏是音乐中最容易感知的要素,对于幼儿来说,从节奏入手感受音乐更容易理解和把握。
10.奥尔夫教学法强调的是()。
A.音乐技能训练B.音乐创造体验
C.音乐理论学习D.音乐欣赏能力
答案:B
解析: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让幼儿通过参与音乐创造活动,如即兴演奏、创编舞蹈等,体验音乐的乐趣和魅力,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活动和__________。
答案:音乐欣赏活动
解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涵盖这四个方面,音乐欣赏活动能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
2.幼儿歌唱的呼吸方法以__________呼吸为主。
答案:腹式
解析: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歌唱时多采用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能提供更充足的气息支持。
3.常见的节奏型有__________、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
答案:二分音符节奏、四分音符节奏、八分音符节奏等(任写一种常见节奏型即可)
解析:这些都是基础的节奏型,在音乐中广泛应用,幼儿需要逐步学习和掌握。
4.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__________、音色等。
答案:和声
解析:和声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音乐的音响效果和表现力。
5.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包括体态律动、__________和即兴创作三个方面。
答案:视唱练耳
解析:这三个方面构成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内容,通过身体运动、音乐感知和创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6.为幼儿选择歌曲时,歌词应具有__________、形象性和趣味性。
答案:简单易懂
解析: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简单易懂的歌词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
7.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一般先让幼儿学习__________,再学习合奏。
答案:单手演奏
解析:单手演奏是打击乐演奏的基础,幼儿掌握单手演奏技巧后,再进行合奏会更容易。
8.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__________、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发展。
答案:认知
解析:音乐教育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