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学前教育的目标.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学前教育的目标
问题情境:
某幼儿园邢老师向全园展示了一次公开观摩活动。在对这个活
动进行分析时,有的教师认为邢老师事先拟订的目标与教育活
动过程中儿童的表现并不一致,应该根据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
需要修改目标。邢老师觉得很困惑: “一会儿说 目标必须在前,
一会儿又说 目标可以在过程中生成,到底怎么回事?”
本章将引导你思考这样的问题。此外,本章还将带你一起认识
学前教育目标的含义、分类、功能和价值取向,我国托儿所、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及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特点。
目 录
第一节 学前教育 目标的定位
第二节 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附录 : 国外学前教育 目标简介
第一节 学前教育目标的定位
一、学前教育目标的含义
教育目的: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意图,所追求的最
终结果就是培养出一定质量和规格的人,反映的是社
会对教育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标: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对培
养人才的具体规格,即教育者所期望形成的受教育者
素质和能力的具体要求。
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机构 (幼儿园、托儿所)的
教育目标,它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学前教育
的任务和教育对象而提出来的培养人的具体质量和规
格。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分类
(一 )应然的目标和实然的目标
应然的目标:由国家政府部门以法定文献的条文所规
定的目标。但法定文献的表述只是一种价值判断,是
“应有” 的并得到法律认可的教育目标。
实然的目标:成文的教育目标只有转化成为教育过程
当事人的教育目标,才成为 “实然”的教育目标。
(二 )内部的目标和外部的目标
内在的教育目标:教育过程当事人的目标,至少可把
教育实体当事人的目标归入这一类。
外在的教育目标:包括来自教育过程、教育实体以外
的各种部门和单位厘定的教育目标。
(三 )学前教育机构、学前社会教育的其他机构、家
庭的学前教育 目标
学前教育机构: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和执行学前教育目标,具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其他机构:参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
规,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目标,往往是幼儿园、托儿
所等正规机构教育目标的补充、延伸或强化。
学前家庭教育目标:从总体上看,往往缺乏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的直接指导,目的性、计划性不强。
(四 )预设的教育 目标与生成的教育 目标
预设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根据他
们对儿童的前期了解以及活动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所预先设计的教育目标。
生成的教育目标:教师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根据儿童
在教育活动中的特定反映而拟订的。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
(一 )导向的功能
学前教育目标作为对学前教育结果的预想,可使教育
行为成为有意义的、有秩序的活动,避免教育行为的
盲目性和机械性。
学前教育目标可以成为我们分析和判断事实的重要标
准。
(二 )调控的功能
一切教育过程都是实现一定教育目标的过程,过程在
目标的控制支配下进行,目标通过过程来实现。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措施都要围绕教育目标的实现来
选取,通过把过程中的发展状况与教育目标相比照,
教育过程不断优化,使最终结果与教育目标更趋一致。
(三 )评价的功能
学前教育目标指明了学前儿童发展的领域和基本范围,
描绘了学前儿童发展的蓝图。
教育目标是衡量教育成效的尺度,是衡量学前儿童发
展的尺度。
四、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一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首先,学前教育目标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儿童。
其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既有连续性,
又有阶段性。
制定教学目标必须包括两方面内容:
符合儿童一般年龄特征
尊重特定儿童群体现有发展水平
(二 )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0世纪50年代:要求学前教育完成教养幼儿、为生产建设
服务 (含解放妇女劳动力) 两大任务。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四个现代化” 建设, “多
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
20 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在丰富儿童知识、经验的过程中,
要注重开发智力和才能、培养良好个性、发展社会性品质和
适应能力等。
现今: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