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2.课程代码:[具体代码]
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4.学分/学时:[X]学分,[16X]学时(理论教学[12X]学时+实践教学[4X]学时)
5.适用专业: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
6.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等
7.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各系统的相互关系,具备对汽车进行结构分析和故障诊断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从事汽车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汽车发动机
1.教学内容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与工作原理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受力分析
-配气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配气相位
-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燃油喷射系统
-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燃油喷射系统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润滑方式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冷却方式
2.学时安排: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3.教学要求
-了解发动机的分类、总体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
-熟悉汽油机和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过程。
-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
-通过实践教学,观察发动机实物,拆卸和装配发动机主要部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汽车底盘
1.教学内容
-汽车底盘的总体构造与传动系概述
-离合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操纵机构
-变速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操纵机构
-万向传动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驱动桥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差速器
-汽车行驶系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车架
-车桥与车轮的结构及类型
-悬架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类型
-汽车转向系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转向器
-汽车制动系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制动器
2.学时安排: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3.教学要求
-了解汽车底盘的总体构造和传动系的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
-掌握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
-熟悉汽车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
-通过实践教学,拆卸和装配底盘主要部件,观察底盘实物,了解各系统的工作过程。
汽车车身与电气设备
1.教学内容
-汽车车身的结构与分类
-汽车车身附属设备
-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汽车电源系统(蓄电池、发电机)
-汽车启动系统
-汽车点火系统(传统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
-汽车仪表与报警系统
2.学时安排: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3.教学要求
-了解汽车车身的结构和分类,熟悉车身附属设备的功能。
-掌握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熟悉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与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
-通过实践教学,观察汽车电气设备实物,进行简单的电气系统故障诊断和排除。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汽车构造的图片、动画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拆卸和装配汽车部件,观察其工作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课程资料、在线测试、答疑讨论等功能,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四、考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