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未来版六年级品德和社会下册全册教(学)案.doc

发布:2018-10-24约1.19万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科目:品德与社会 年级:六年级下 TOC \o 1-3 \n \h \z \u HYPERLINK \l _Toc286750650 1.地球什么样 HYPERLINK \l _Toc286750651 古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究、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HYPERLINK \l _Toc286750652 七大洲与四大洋 HYPERLINK \l _Toc286750653 2.世界大家庭 HYPERLINK \l _Toc286750654 3.异域风情 HYPERLINK \l _Toc286750655 4.“国际组织”知多少 HYPERLINK \l _Toc286750656 5.国际间的交往 HYPERLINK \l _Toc286750657 5.国际间的交往 HYPERLINK \l _Toc286750658 6.地球在哭泣 HYPERLINK \l _Toc286750659 8、 与地球和谐相处 HYPERLINK \l _Toc286750660 9、战争的苦难 HYPERLINK \l _Toc286750661 10、热爱和平 11、 HYPERLINK \l _Toc286750662 回顾小学生活 HYPERLINK \l _Toc286750663 12、留下我们的纪念 1.地球什么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形状。 3.知道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比例,能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4.能够带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 5.能够利用地球仪、东西两半球图,观察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增强观察力。 6.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 7.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8.能说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分布及名称。 二、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 1、地球仪;2、世界地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古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究、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 1.自学教科书第三页内容。 2.讨论: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想象? 3.小结板书:两头稍扁,中间略鼓。 二、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1.制作统计表:人类探究地球所做的贡献。 2.小组合作。(按先后顺序排序再制作。) 3.活动:学生介绍,教师适当指导。 4.探究。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5.议论,提高认识。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不够正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想象和推论? 引导明白:在当时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正是许许多多的人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三、观察探究,掌握地球真面目。 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真面目。 2.多媒体出示地球在宇宙的照片,进一步掌握。 3.师生探究。 ①地球的形状、面积、体积、周长。 ②计算:步行绕地球走,大约多少天? ③小组交流。 四、听宇航员的心里话 1.激趣了解。 2.多媒体出示宇航员采访录。 3.小结教育。 正是许许多多科学工作者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之谜,希望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为人类造福。 五、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 1.观察地球仪,了解海陆面积。 2.小结板书:海洋占71%;陆地占29%。 六、竞赛 1.将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进行排序。 2.查图比赛。 七、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七大洲与四大洋 教学过程: 七大洲与四大洋 一、观察地球仪,说说地球的海陆分布 二、关于地球的名字 板书:蔚兰色的美丽星球 想: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不叫它“水球”? 三、读图练习 1、了解“大陆””大洲”“岛屿”。 2、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 3、了解七大洲的分布。 4、世界上哪一块大陆的面积最大? 5、了解一些大洲的分界线。 原本亚洲的西南角和非洲的东北角是连着的,人们开凿了苏伊土 运河,这两大州被分割开了。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的部分非常狭窄,人们在这里开凿了巴拿马运河,它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四、识图活动 1.给七大洲和四大洋排序。 2.查图比赛。 找出部分国家属于那个大洲。 附:板书设计 地球什么样 一、古人对地球的探究 二、现代人对地球的探究 1.形状 两头稍扁,中间略鼓(椭圆形球体) 2.面积 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 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 3. 最大周长:约10830亿立方千米 三.七大洲与四大洋 七大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教后记: 2.世界大家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