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1625-2010 螺旋藻养殖技术规程 .docx
ICS65.150
号:28613-2010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1625—2010
螺旋藻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MassCultureofSpirulina
2010-08-05发布2010-11-05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1625—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本标准贯彻了GB/T16919-1997《食用螺旋藻粉》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由江苏省镇江质量技术监督局、镇江市华宝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镇江市华宝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镇江市标准化协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佘顺宝、关文刚、黄君萍、许开慧、汪芳明、黄东余、洪妍。
1
DB32/T1625—2010
螺旋藻养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螺旋藻养殖的环境条件、设施、生产流程、藻种扩大培养、大池养殖、采收、干燥、藻粉质量及生产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Geitl.)、极大螺旋藻(SpirulinamaximaSetch.etGardn.)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4-1993化学试剂七水合硫酸亚铁
GB1887-2007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
GB1891-2007食品添加剂硝酸钠
GB3149-2004食品添加剂磷酸
GB5461-2000食用盐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6549-1996氯化钾
GB/T16919-1997食用螺旋藻粉
GB/T16496-1996化学试剂硫酸钾
GB22214-2008食品添加剂氯化钙
HG/T3487-2000化学试剂磷酸氢二钾
QB2555-2002食用硫酸镁
3环境条件
螺旋藻养殖场应选在地势平坦、无遮挡、交通便利、周边3㎞以内无污染源的地块。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4设施
4.1藻池
4.1.1室外藻种池面积
Ⅰ级藻种池2㎡~5㎡,Ⅱ级藻种池10㎡~15㎡,Ⅲ级藻种池不超过100㎡,藻池池壁高度为40㎝~50㎝。4.1.2养殖大池面积
面积500㎡~1000㎡,藻池池壁高度为40㎝~50㎝。
2
DB32/T1625—2010
4.1.3养殖大池形状
养殖大池形状宜为椭圆形,设有一个弯道。4.2搅拌器
采用叶轮式搅拌器,制作成6片叶状板片,叶片高度为40㎝,其长度略小于养殖池的宽度。转速(20~30)r/min。
4.3重力斜筛
筛框宽80㎝,长2m~3m,框内铺垫孔径为50μm的尼龙或钢丝筛网,筛架的倾斜角度35°为宜。4.4浓缩框
浓缩框高50㎝~60㎝,长、宽在50㎝~80㎝为宜。内铺垫孔径为50μm的尼龙筛网。4.5喷雾干燥机
采用离心喷雾干燥设备干燥。
4.6旋振筛
干燥后的藻粉过筛的旋振筛筛孔孔径为147μm~175μm。5生产流程
藻种碳酸氢钠其它无机盐水采收(重力斜筛)洗涤生产流程见图1。
藻种
碳酸氢钠
其它无机盐
水
采收(重力斜筛)
洗涤
I-III级藻种池扩大培
大池养殖适时搅拌
藻液
藻泥
浓缩、脱水
喷雾干燥
质量检测
产品包装、入库
图1生产流程图
3
DB32/T1625—2010
6藻种扩大培养
6.1培养池清洗与消毒
藻种扩大培养前,对Ⅰ~Ⅲ级藻种池彻底清洗和消毒,用0.1‰~0.3‰漂白粉溶液浸泡1d~2d。消毒后,用清水洗净。检查池底部和池壁上无杂藻杂物后,加水和无机盐。
6.2培养液的配制
6.2.1无机盐原料
培养液用无机盐应分别符合GB/T664、GB1887、GB1891、GB3149、GB5461、GB6549、GB/T16496、GB22214、HG/T3487、QB2555的规定。
6.2.2主要成份配比
主要成份配比应符合表1规定。
表1藻种池培养液配方
成份
用量㎏/m3
碳酸氢钠
16.8
磷酸氢二钾(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