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材解读分析.pdf

发布:2024-12-20约9.97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大单元素养—活动教学设计

汇报主题:品众生百相,悟写人之法

第一部分——单元教材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单元的基本结构。本单元围绕着“众生百

相”这一主题,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两篇精读课文;

两篇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以及单元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其间穿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这些内容紧密联系,协同一致地指向提升学生“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

特点”的习作能力,同时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体现出整体性和综

合性的单元构架。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对于习作单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统编教

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强化习作能力的培养,从三年

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统编教材围绕观察、想象、写作、写景、写物、

写人、围绕中心意思、表达真情实感等习作关键要素共编排了八个习

作单元,这八个习作单元既有共同的编写理念和思路,又有不同的个

性和特点。作为特殊单元,我们要关注方法的习得与运用的过程。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众生百相”,阅读训练要素是让孩子们学

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要素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一)阅读训练要素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首先我们来看阅读要素在小学阶段的序列化呈现。写人的文章在

统编教材中涉及颇多,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阅读训练要素中第一次

出现“人物形象”是在四年级上学期,那之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没有关

注人物形象吗?并不是。低段写人的文章较少,但仍然关注人物形象,

例如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妈妈睡了》一文,要求学生“说说睡梦

中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三年级开始记事写人的文章数量增加,课后

的习题提醒学生关注人物语言、人物心情变化,例如三年级上学期第

八单元25课《掌声》:读下面的句子,你体会到英子怎样的心情?你

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英子心情的变化?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26课《灰雀》: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

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从四年级开始明确提出让学生关注人物形

象,人物形象在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神话单元”提出也是有一定

用意的。教学选取的神话多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人物形象也很突

出。之后,再提出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四上)“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四上)“从人物的语言、

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四下)通过中段的学习,学生已经

基本掌握了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高段的学习,是在之前学习经验基

础上的进阶。“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五下)相较四年级上学期的阅读训练要素,“内心”比“心情”更

复杂,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

会人物品质。”(六下)对于人物的品质,不仅能感受,更能结合资料、

自身经历体会。六年级上学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也比“神话”

“童话”难很多。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低段只是简单关注人物,

中段教给了学生系统的人物形象感知方法,高段对人物形象的感知更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为深入。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是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