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ppt

发布:2025-03-21约2.29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3)第1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23目录4氨基糖苷类药理作用氨基糖苷类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探讨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第2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氨基糖苷类药理作用第4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氨基糖苷类作用机制抑制蛋白质合成①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3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②阻止酰胺tRNA在A位的正确定位,干扰功能性核糖体的组装,抑制70S始动复合物形成;③选择性的与30S上的靶蛋白(P10)结合,引起错配;④阻止终止密码子与A位结合,阻碍肽链释放。使核糖体耗竭;第5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们直接与30S核糖体亚单位的16SrRNA解码区的A部位结合,虽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合的是rRNA的保守区域,但它们对原核和真核核糖体的作用大不相同氨基糖苷类作用机制第6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氨基糖苷类作用机制带正电荷的抗生素通过离子吸附附着于带负电荷的细菌的磷脂膜上,造成包膜缺损,包膜通透性增加,胞内物质外漏导致死亡。使细菌胞膜通透性增加第7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需经细胞外膜的亲水孔渗入并通过细胞内膜上氧依赖性主动跨膜转运系统进入细菌细胞内发挥作用,因厌氧菌缺乏次转运系统,故对厌氧菌无效。氨基糖苷类只对需氧型细菌起作用的原理第8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耐药性耐药性①产生钝化酶②改变膜通透性③修饰靶位、降低对药物的亲和力⑴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APH⑵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⑶氨基糖苷类核苷转移酶第9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钝化酶作用于特定的氨基或羟基,从而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发生钝化,导致被钝化的抗生素很难与核糖体结合,使加速药物摄入的能量依赖阶段二(EDP-Ⅱ)不能进行,从而导致高度耐药。产生钝化酶第10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药物摄入与积累的降低常见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可能是由于细胞膜的不渗透作用造成的。一般的好氧革兰氏阴性菌也具有适应性耐药现象,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下,细菌厌氧呼吸途径的基因调节膜蛋白的变化可能是这一现象的原因,因其为细菌固有特性,影响到所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中度耐药性。因此,在临床上非常重要。改变膜通透性第11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尽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合点在核糖体RNA(rRNA)上,一般来说,这一靶位的改变并不会导致耐药性,这主要是由于rRNA是蛋白质合成的功能中枢,这一功能是经过周密保护的。而且生物具有编码rRNA的多重拷贝,要使rRNA对与其结合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则所有这些基因都要发生突变,这在实际上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但rRNA特定的突变却是造成链霉素耐药性的一个原因。另外,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菌的16SrRNA的烷基化,导致产生菌对该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修饰靶位、降低对药物的亲和力第12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耳蜗毛细胞中的主要积聚部位是线粒体和溶酶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细胞内氧自由基活动增强是毛细胞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局部或者全身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可以保护耳蜗免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损害。钙激活的蛋白酶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毛细胞破坏过程中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抑制钙激活蛋白酶的活性也能有效保护耳蜗毛细胞。不良反应耳毒性(不可逆)临床注意:使用此类药时应避免使用其他耳毒性及掩盖耳毒性的药物第13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引起肾毒性的平均概率分别为14.0%和12.9%肾功能的改变早于听觉损害,如果在发现肾功能改变的早期及时停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则可以完全避免听觉障碍的发生;但是如果在肾功能改变后继续用药则耳聋不可避免。肾毒性临床注意:注重肾毒性生物标志物的建立选择,避免使用增加肾毒性的药物,肾功能不全者宜减用或慎用。第14页,共2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常见于腹膜内或胸膜内应用。原因可能是药物与离子络合或竞争,抑制Ach并降低突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