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选择育种》-公开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芽变选种在品种改良中的意义 芽变是观赏植物品种变异的重要来源; 芽变选种有效保留了体细胞内产生的可遗传变异。 芽变选种的方法 选种目标 选种时期 对变异的分析 及时分离 七、选择育种中观测和记载的方法 目测法; 评分比较选择法; 综合评估法。 品系 编号 及来源 菊体(40分) 花朵(40分) 花期(20分) 综合评判 抗性 20分 株姿 10分 长势 5分 茎叶 5分 繁密度 15分 花色 15分 花容 10分 早晚 10分 持久 10分 1 2 3 露地菊百分制计分评选表 七、选择育种程序 繁殖、推广 品种试验圃 生产厂圃 原始材料圃 品种收集圃 杂交圃 品种试验圃 初级鉴定圃 初选 复选 区域试验、多点试验 决选 繁殖圃 生产试验 八、选种计划的制订 选择标准的制定 选种规模 方法和手段 试验年限 繁殖推广年限 育种目标 谢谢使用! 第三章 选择育种 选择是育种的理想,也是实现理想的每一具体步骤。 ——布尔班克 育种中选择一词的含义是指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它不仅仅是选择育种途径的中心环节,而且是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一、选择育种的意义 (一)概念: 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 selection breeding ),简称选种。 (二)选择的意义 选择的进化意义 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和选择) 人工选择 (定向选择与定向变异) 2. 选择在育种工作中的作用 独立的育种手段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3.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1) 从育种效果上看: ⑴ 增大变异; ⑵ 筛选性状组合; ⑶ 影响进一步的育种成果。 3.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2) 从遗传机制上看: ⑴ 改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⑵ 使基因型的分离和重组发生改变; ⑶ 淘汰群体中存在的不利基因; ⑷ 使生物体产生新的基因平衡。 基因平衡定律 在一个随机交配群体中,如果没有基因转移,漂移和定向选择,则该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遵循如下规律: A- p , a – q, AA Aa aa= p 2 + 2 pq + q2 , 亲本基因 后代基因型 A a AA Aa aa 频率 p q p 2 2 pq 选择的效果 二、选择育种的基本要素 供选择的群体内有可遗传的变异; 供选择的群体足够大; 选择要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进行; 选择的单位是个体; 选择要根据综合性状有重点地进行。 三、选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选择与物种进化(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是生物体进化的三大动力。) 定向培育与定向选择 选择的创始性作用 四、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变异程度 优中选优 选择时机 质量性状的选择; 数量性状的选择。 五、选择标准的制订 (一)基本原则 根据育种目标的主次制订选择标准; 目标性状的标准明确具体; 各个性状的当选标准适当。 (二)选择标准 主要目标性状的标准; 综合性状的分析; 六、选择的主要方法 (一)实生苗选择方法 1. 混合选择法: 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从一个原始的混杂群体或品种,选出彼此类似的优良植株,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混合起来种在同一块地里,次年再与标准品种进行鉴定比较。 对照品种 混合选择播种田 原始群体 一次混合选择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混合选择的优点 简便易行; 获得材料较多; 保持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混合选择的缺点 无法鉴别单株基因型; 对劣变基因淘汰速度较慢。 2. 单株选择法 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或种植材料分别收获,分别保存,分别繁殖的方法。 在整个育种过程中如只进行一次以单株为对象的选择而以后就以各家系为取舍单位的称一次单株选择法。 如先进行连续多次的以单株为对象的选择,然后再以各家系为取舍单位的,就称为多次单株选择法。 ★ ☆ ☆ ☆ ☆ ★★ ☆★ ☆ ★ ☆ ★ ☆ ★ ☆ ☆ ★ ☆ ☆★ 对照品种 一次单株选择法 单株选择法的优点 能选出可遗传变异; 有效淘汰劣变基因。 单株选择法的缺点 占用较多的土地; 需要较长的时间。 3. 相关性状选择 某些性状具有相关性,对于现阶段不能选择的性状可以通过相关性状提前选择,从而缩短育种年限。 这一选择方法是基于基因的多效性和基因间的连锁关系。 4.遗传标记辅助的选择育种 遗传标记: 表明生物体遗传特征的标记。 遗传标记的基本特征: 不受生长发育阶段的限制; 不受环境条件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