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鱼类杂交育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杂交育种 Chapter 3 Cross Breeding 杂交和杂种 严格地说,只要有一对基因不同的两个个体进行交配,便是杂交。 育种学上一般指不同品系、品种间甚至种间、属间和亚科间个体的交配。 杂种:杂交而得的子代个体。 杂交的生物学特性 杂交能急剧地动摇遗传的保守性,使杂种的遗传性更富于游动性,具更大的可塑性,有向人类培育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杂交能迅速和显著地提高杂种的生活力,获得杂种优势; 杂交能丰富遗传结构,将两个以上遗传基础不同的品种或种以上个体的基因自由组合,出现新的遗传类型,选择优良的个体,培育成新品种。 杂交是创造变异的重要途径 杂交育种能对现有品种加入更优良的新的遗传性状,使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类型,结合而成更加优秀的新类型。 适当的杂交,不仅可使不同类型亲本优良简单的结合,而且能产生亲本所从未出现过的超亲代的优良性状。 杂交育种 人工杂交和自然杂交的最大区别是它能根据育种目标,正确选择亲本,使亲本的优良性状最大程度地综合到杂种后代,甚至出现具新性状的超亲优良变异个体。 人工杂交是有目的地创造变异的重要方法,使杂交亲本的遗传基础通过重组、分离和后代选择,育成有利基因更加集中的新品种。 这种有性杂交结合系统选育的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 杂交亲本的选择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亲本。 考虑育种目标,主要育种目标靠遗传,其他目标可以靠变异。 正确分析亲本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 了解性状的遗传基础和遗传规律,了解选择亲本各性状之间的连锁或相关关系。 杂交亲本的选择 亲本间的性状要互补,优点多,缺点少,亲本的优良性状要突出。 选择生态类型差异大或地理远缘的品种作亲本,同时还要考虑亲本对环境的适应性。 选用配合力好的品种作亲本,且亲本材料必须纯正。 配合力:衡量亲本在其所配的F1中某种性状的好坏或强弱的指标。 杂交育种的方式 杂交育种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杂交和选育育成新品种(育成杂交),利用杂种一代优势的经济杂交。 根据育种目标需要:为育成新品种的育成杂交、级进杂交、引入杂交和综合杂交,为杂种一代优势利用的经济杂交; 根据参加杂交亲本数目:单杂交、三杂交、双杂交; 根据亲本的亲缘、分类地位:种内杂交、种间杂交、属间杂交和亚科间杂交等; 育成杂交 简单育成杂交: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生产需要及原地方品种品质等确定的育种目标,应用相应的不同品种使它们各参加杂交一次(或一代),并结合定向选育,将不同品种的优点,综合到新品种的杂交育种方法。 根据引入杂交品种的多少和技术、品种特性等,分为二品种和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 育成杂交 级进育成杂交: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及原地方品种品质等确定的育种目标,引入一个相应的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进行杂交,获得级进第一代杂种。将此杂种再与原改良品种回交,如此使各代级进杂种连续与原改良品种回交若干代而向改良品种特性方向级进,并结合定向选育,获得在生产上显著向改良品种发展,并适当保留本地品种原有的某些优点。 育成杂交 引入育成杂交: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及原地方品种品质等确定的育种目标,引入一个相应的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进行杂交,获得引F1,然后用引F1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如此各代杂种连续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若干代,而仍然使被改良的地方品种特性占优势,并结合定向选育,获得生产性方面稍有某些改良的符合育种目标的理想杂种育成新品种。 此法对当地品种不可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改良,或原品种已相当完好,只是程度不大的缺点,采用此法。 育成杂交 综合育成杂交:根据当时自然条件、人们需要和原地方品种品质等确定的育种目标,引入相应的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进行多种育成杂交的育种方法。 综合采用两种以上不同的育成杂交方法,获得改良品种一定遗传性比率和具有一定遗传性生产水平的理想杂种育成的新品种。 近交选育 育成杂交通过杂交获得理想的杂种后,通过自群繁育固定遗传性,建立新品系。 固定理想杂种遗传性的最基本方法是同质选配,亲缘选配(自交繁殖),以巩固和发展杂种优良特性,同时结合适当的异质选配改进个别缺点。其实质是纯种繁殖,由杂交繁育向纯种繁育过渡,一般2-3代的同质选配才能达到目的。 自交的遗传效应 近亲交配按亲缘关系远近分为:表兄妹、半同胞、全同胞、回交、自交等。 杂合体通过自交可导致后代基因的分离,并使后代群体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 杂合体通过自交,必然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而使隐性有害的性状表现出来,自交后代出现生活力降低等不良后果; 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使遗传性状重组和稳定,使同一群体出现多个不同组合的纯合基因型,有利于品种的稳定。 回交选育 回交:通过杂交获得的杂种F1与亲本之一再行杂交,是杂交育种的手段之一。 回交可进行一次或多次,用于一个品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