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杂交育种报.ppt

发布:2016-11-27约1.95万字共6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棉花杂交育种学习汇报 汇报人:杨 勇 2013年5月27日 通过人工杂交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本的优良性状综合到一个个体中,继而从分离的后代群体中,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和比较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杂交育种。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且卓有成效的一种育种途径。现在各国用于生产的主要作物的优良品种绝大多数是用杂交育种法育成的。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选择和鉴定,不仅能够获得结合亲本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类型,而且由于杂种基因的超亲分离,尤其是那些和经济性状有关的微效基因的分离和累积,在杂种后代群体中还可能出现性状超越任一亲本,或通过基因互作产生亲本所不具备的新性状的类型。 产生 选择,鉴定 杂交 变异 品种 但是,杂交仅仅是促使亲本基因组合的手段,由于杂合基因的分离和重组,育种家必须在这一过程中,选择出符合育种目标而且纯合定型的重组类型;再通过一系列试验,鉴定所筛选出品系的生产能力、适应性和品质等,使之成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因而,杂交、选择和鉴定成为杂交育种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 为了达到杂交育种的具体目的,发挥其创造性作用,在育种开始以前,必须拟订杂交育种计划,包括育种目标、亲本选配、杂种后代的处理等。 第一部分:杂交亲本选配 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组合育种,另一种是超亲育种。 组合育种是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后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其遗传机理主要是基因重组和互作。例如将分属于两个亲本的抗病性和丰产性结合育成既抗病又丰产的新品种。 超亲育种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其遗传机理主要在于基因累加和互作。 组合育种所处理的性状其遗传方式大多较简单,鉴别也较容易,所以长期以来自花或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育种多按组合育种的指导思想进行。超亲育种所涉及的性状多为数量上、品质上或生理上的性状,与之相关联的基因数目较多,每个基因的效应较小,因而对它们进行分析鉴别也较困难。 组合育种与超亲育种在某些情况下是难以截然划分的。例如在高产育种中将一个亲本控制多穗性的基因与另一个亲本控制多粒性的基因组合而成为多穗多粒从而在产量上超越双亲的品种时,其意义就与组合育种相类似。然而两者在指导思想和涉及的性状上确有差异,所以选配亲本时所考虑的问题也就有所不同。 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工作的键,亲本选配得当,后代出现理想的类型多,容易选出优良品种。 亲本选配: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携带不同有利基因的亲本,进行适当的组配,为杂交后代提供恰当而广泛的遗传基础,为杂交育种的成功创造必要条件。 包括杂交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置两方面的含义 胜利麦×燕大1817组合中选育的优良品种 胜利麦×燕大1817 亲本选配的重要性 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亲本选配得当,在杂交后代中就能选育出优良品种;而亲本选配不当则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 提供广泛而适宜的遗传基础,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有利基因一般存在于种内不同变种、不同品种的不同种质内。 亲本选配的原则 互补原则 适应性原则 遗传差异原则 配合力原则 1、互补原则 杂交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的优缺点尽可能达到互补。 如果双亲都是优点多,缺点少,则杂种后代通过基因重组,出现综合性状较好材料的几率就大,就有可能选出优良的品种。 同时,作物的许多经济性状,如产量构成因素、成熟期等大多表现为数量遗传,杂种后代的表现和双亲平均值有密切的关系,就主要数量性状而言,选用双亲均具有较多优点的材料,或在某一数量性状上一方稍差,另一方很好,能予以弥补,则双亲性状总表现就较好,后代表现总趋势也较好,容易从中选得优异材料。 性状互补要根据育种目标抓住主要矛盾,特别是注重限制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的主要性状。如棉花考虑产量构成因素的互补,当育种目标要求的产量因素结构是铃重、铃数并重类型,可采用大铃类型与多铃类型相互杂交。其次要考虑影响稳产的性状如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以及品质性状的互补。 两个亲本不宜有共同的缺点,更不能亲本之一有严重的缺陷,以免这种不能在杂种后代中得到补偿。 例如桂朝2号水稻品种的亲本选配: 桂阳矮49号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