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中学初中体育《实心球》说课稿1.docx

发布:2025-03-17约2.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中学初中体育《实心球》说课稿1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初中体育《实心球》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五上午第三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通过实心球投掷练习,学生将提升身体协调性、力量素质和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体育品德。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对基本的投掷动作有一定的了解,如原地投掷垒球、铅球等。但对于实心球投掷的技巧和方法,多数学生可能还处于初步学习的阶段。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体育活动普遍感兴趣,尤其是与竞技和挑战性相关的项目。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力量、协调性和速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由于身体条件限制,投掷能力较弱。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喜欢通过视觉学习动作的学生,也有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技能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实心球投掷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力量不足,导致投掷距离短;二是动作不规范,影响投掷效果;三是心理压力,害怕投掷动作失误。针对这些困难,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练习,帮助学生逐步克服。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体育与健康》教材,以便于学习实心球投掷的基本知识。

2.辅助材料:准备实心球投掷动作的图片、视频,以及相关的技术要点的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动作要领。

3.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心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进行实际投掷练习,同时检查实心球的安全性。

4.教室布置:设置明确的投掷区域,划分练习小组,并在教室适当位置布置安全提示标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面带微笑,用亲切的语言问候学生:“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体育项目——实心球投掷。大家知道实心球是什么吗?它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

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实心球的认识和了解。

二、基本知识讲解

1.老师简要介绍实心球投掷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这项运动的特点。

2.老师详细讲解实心球投掷的动作要领,包括站位、握球、摆动、投掷等环节。

3.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认真观察动作示范,并思考如何正确掌握实心球投掷的技巧。

三、动作示范与分解

1.老师邀请一名学生上台进行实心球投掷动作的示范,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关键动作。

2.老师针对示范学生的动作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3.老师将实心球投掷动作分解为若干步骤,逐一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逐步掌握每个环节的动作要领。

四、分组练习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进行练习。

2.每组学生在组长带领下,按照老师讲解的动作要领,进行实心球投掷练习。

3.老师巡回指导,对每个小组的动作进行点评,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五、重点难点突破

1.老师针对实心球投掷动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握球、摆动、投掷等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

2.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反复练习,力求突破重点和难点。

六、游戏与竞赛

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心球投掷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投掷技能。

2.比赛分为小组赛和个人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七、总结与反馈

1.老师对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实心球投掷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点评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布置作业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实心球投掷练习,巩固所学技能。

2.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练习计划,并按时完成作业。

六、拓展与延伸

1.阅读材料:《实心球运动的发展历程》

内容摘要:介绍实心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让学生了解实心球运动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实心球投掷技巧详解》

内容摘要:详细讲解实心球投掷的技术细节,包括站位、握球、摆动、投掷等环节,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提高投掷效果。

3.阅读材料:《实心球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内容摘要:分析实心球运动对力量、速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专项训练来提高这些素质。

4.阅读材料:《实心球运动与心理健康》

内容摘要:探讨实心球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增强自信心、减轻压力、提高心理素质等。

二、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结合阅读材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