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 .pdf

发布:2025-03-20约2.8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页

赠刘景文

1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2学情分析

《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第一

句赞美了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第二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苏轼对刘景文的鼓励。二年

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有着天生的喜爱之情,这首诗在预习过的情况下有不少学生早已会

吟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经验,借助图片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

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3重点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试背诵古诗。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古诗,你愿意背诵一首吗?

2.回顾本组课文,感受美丽的秋天。出示描写秋天的词语,读一读并积累。

活动2【讲授】认识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画家。

活动3【讲授】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大家想方法协助解决: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生读古诗)

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时注意这些字的发音,现在同桌互相当小

老师,认真听对方读课文,假如他完全读对了,就为他鼓掌,假如他有不对的地方就帮帮他。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

7.过渡:现在大家都会读这首诗了,假如把生字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能准确地认出他们吗?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页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页

8.出示生字课件,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认读。

(火车出现两次故障)

师:哪列火车能开得又快又稳?

(同学纷纷举手)

9.再请一组同学读,另一组同学开火车读。

师:你们读得不错,大家的掌声是最好的评价。

10.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采取多种方式识记)

师:同学们刚才表示得真不错,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

同学纷纷举手,说出各自的识字方法。

⑴小老师教认字:姓刘的同学就可以教大家认识“刘”。⑵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菊、

橙、橘”。

⑶编顺口溜:“自言自语──记”。

⑷生活中的广告标语识记“残”字。

活动4【讲授】再读感悟,了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全认识了生字,现在我们把他们送回家,再来读读古诗。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协助同学

读懂诗句。

4.想象画面,领悟诗情:

⑴师描述诗意,激发同学想象诗歌的画面。

⑵秋天在你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

5.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生1:我觉得他读时没有感情。

生2:声音有点小。

6.指导朗读:(结合古诗内容区分语调。)

⑴现在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