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翰林版高二上國文第三冊第十三課.doc

发布:2017-03-23约5.0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翰林版高二上國文第三冊第十三課 〈一方陽光〉課文補充講義 高敏馨編201501 問題一:閱讀第一至四段課文,並回答問題: (一)第一至四段,寫老家祖宅。四個段落著墨的重點分別為何?若以經營電影畫面而言,是採取什麼樣的運鏡手法?其中又帶出了什麼樣的情感? (二)你對於哪一句的感受最深?為什麼? 課本補充資料 一、句意:第一至四段 1.家宅是關防嚴密的碉堡,厚牆高簷密不通風,擋住了寒冷和偷盜,不過,住在裡面的人也因此犧牲了新鮮空氣和充足的陽光:傳統思想對女性的限制束縛(此處以空間的封閉性,暗示居處其間的母親心靈與身體蒙受的傷害) 2.我是在「碉堡」裡出生的:將自我帶進這座建築以及家族之中 3.祖先的靈魂住在那一角陰影裡。嬰兒大都在靠近陰影的地方呱呱墜地:祖先與子孫代代傳承 4.室外,天井,確乎是一口「井」:暗寓即使走出屋外,仍有坐困愁城的受限感覺,不過對於孩子而言,在天井玩是生活中的享受 5.開在這面牆上的窗子,早用一層棉紙、一層九九消寒圖糊得嚴絲合縫:代表著封閉的氛圍,或許也隱含家族內部不合,因此彼此之間完全隔絕,不互通聲息的意味 二、修辭: 1.陽光越過南房,傾瀉下來潑在主房的牆上:轉化 2.陽光只能從房門伸進來,照門框的形狀,在方磚上畫出一片長方形:轉化 問題二:閱讀第五至七段課文,並回答問題: 第五至七段,敍寫童年母子同在的溫馨。作者是如何取材?又有哪些表現手法?有什麼效果? 段落中母親與作者的互動中,最讓妳感動的一幕或一個動作為何?又覺得哪一句最為動人?為什麼? 課本補充資料 注釋補注: 矜持:(謹慎言行,拘謹而不自然)虔誠:(恭敬有誠心) ●三國演義:作者為明朝的羅貫中。原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取材自三國志,是一本歷史章回小說,與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合稱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小說內容講述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至魏、蜀、吳三國鼎立,以西晉統一為終結。 坐墩:一種無靠背的坐具。墩,音?ㄉㄨㄣ。 坐墩:材質多樣,有紫檀、陶瓷、草編、蒲團等;形狀有方正、瓜棱式等。 二、句意:第五至七段 1.現在,將來,我永遠能夠清清楚楚看見:以時間點強化這個畫面在記憶中的永恆,本句也是承上啟下的關鍵,由客觀描述場景到主觀抒情敘事 2.那一方陽光鋪在我家門口,像一塊發亮的地毯:作者的父母擁有主房後,擁有自己的一方陽光。形狀如地毯,陽光閃亮,譬喻貼切 3.一雙謹慎而矜持的小腳:用「小腳」來帶出其形象,象徵母親充滿傳統束縛的人生。另以細節動作刻劃母親身為媳婦事事謹慎小心,端重內斂 4.然後:以客觀敘述的鏡頭,企圖重現真實清晰的記憶,這些情節雖然細微,但一再重複,因為對作者而言,這些畫面永遠不會磨滅 5.我還能清清楚楚聽見:強調記憶中深刻的一切 6.虔誠的唸誦由西天帶來的神祕經文:「神祕經文」是伏筆,呼應下文「許送,不送……」 三、修辭: 1.我清楚記得一股暖流緩緩充進我的棉衣,棉絮膨脹起來,輕軟無比。我清楚記得毛孔張開,承受熱絮的輕燙:摹寫(觸覺) 問題三:閱讀第八至十段課文,並回答問題: 第八至十段,寫御貓剋鼠的傳說。故事的大概內容為何?作者為什麼要寫出母親說的這個故事? 若對照王鼎鈞〈名詞帶來的迷惑和清醒〉曾說:「我在寫作一方陽光的時候,正患著嚴重的懷鄉病,我想起中央「遷臺」的時候,那個最有權勢的人說過,我把你們帶出來,一定再把你們帶回去。可是終其一生,他沒有做到。」這故事有何寓意?老鼠、貓與孫悟空分別有什麼象徵意義? 課本補充資料 一、注釋補注 啾啾作聲:(發出各種尖細的聲音)斑斕:(形容花紋鮮麗,光彩奪目。此指血肉模糊)摧心裂肝:(心肝斷裂破碎。形容極度哀傷)御貓:(此指玉皇大帝的貓)脯:(ㄆㄨˊ─胸部。如:胸脯、雞脯。ㄈㄨˇ─(1)乾肉。如:肉脯。(2)經過糖漬再晾乾的果肉。如:桃脯、杏脯。)許送:(承諾送我返回) 觔斗雲:補注 西遊記:取自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描寫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保護唐三藏到西天取經的故事。 二、句意:第八至十段 1.岳飛大破牛頭山在我喉嚨裡打轉兒,發不出聲音來:此時陽光的溫暖使他舒服欲睡,口裡雖唸著故事,卻發不出聲音 2.「你聽,貓在說什麼?」 「貓沒有說話,牠在打鼾。」 「不,牠是在說話。這裡面有一個故事,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此文甚長,但作者未立小標,乃改以換字體串聯素材,在此乃串聯狸貓的故事 3.許送,不送……許送,不送。……:在此以換字體點出文旨:懷鄉之愁。就母親而言,已然割捨了過去的自己,無法回到過去,所以貓的話似乎象徵心中深沉的痛;對作者而言,因人生的變故而成為一種暗示(在戰亂來臨時出亡,母親無法送別) 4.原來人人寵愛的貓,心裡也有委屈:作者在記憶發生的當下,仍懵懵懂懂,透過事後的回憶與追索,才逐漸了解許多曾被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