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综述》.pdf

发布:2015-10-08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综述 刘蔚铭 (2014年6月18 日·政法园) 说明:本文所述 “法律语言学”主要以国外ForensicLinguistics为题,谈其在中国从无 到有以及从有到盛的概 ,故本土法律语言研究谈之甚少。这里并无忽视本土法律语言研究 先辈们以及后生们的丰功伟绩之意,读者明鉴。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语言学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学科划分越来越细,许多语 言学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开扩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视野,语言学的作用日渐突出。1993 年,依托于IAFL(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orensicLinguistics)的法律语言学(Forensic Linguistics)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这一语言学交叉学科令人耳目一新,并引起中国学者 的密切关注。二十余年来,中国学者在介绍、研究、教育以及对外交流方面对法律语言学 (ForensicLinguistics)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宏观的介绍与初步的研究 首先对法律语言学作出积极反应的是多年旅居海外的吴伟平博士。他在密切关注法律语 言学的发展动态的同时积极参与法律语言学国际重大学术活动与研究,并于1994年撰写了 题为 《法律语言学:会议、机构与刊物》的论文,在第一时间向中国宏观介绍了法律语言学 (ForensicLinguistics)创建的经过及学术研究等情况。2002年,他的专著《语言与法律— —司法领域的语言学研究》详尽介绍了法律语言学(ForensicLinguistics)的形成与现状、 学科分类、语音识别、录音会话分析、法庭翻译、语言证据、研究方法等,进一步传播了法 律语言学(ForensicLinguistics)研究动态。 随后,中国其他学者陆续发表文章和出版专著,继续介绍法律语言学(Forensic Linguistics)与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为法律语言学 (ForensicLinguistics)在中国的发展奉 献出了自己的才智。 1996年,林书武的 《一种法律语言学杂志创刊》概略介绍了《法律语言学——话语、 语言与法律国际杂志》(ForensicLinguistics——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Speech Language andtheLaw)的概况。与此同时,庞继贤的《语言学在法律中的应用:司法语言学》通过案 例展现了法律语言学(ForensicLinguistics)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2000年,杜金榜的《从目前的研究看法律语言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从基本理论的角度 探讨了法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法律语言学学科构建的理论原则以及法律语言学的研 究方法等,为法律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4年,他的专著《法律语 言学》对法律语言学研究涉及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同时阐述了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和展望,是中国迄今为止覆盖面最全、资料最新的一本法律语言学著作。 2003年,刘蔚铭的专著《法律语言学研究》以法律语言学(ForensicLinguistics)为主 要脉络,结合中国本土法律语言学研究,全方位及宏观地对国外和国内法律语言学进行了对 比研究。同年,他的《关于ForensicLinguistics 的中文名称问题》以法律语言学(Forensic Linguistics)的中文译名为始基,实际探讨了法律语言学在国外的起源,引入中国时的概况, 中文译名所遇到的困境,以及法律语言学的本质属性。2002 年,他创建了法律语言学 (ForensicLinguistics)研究网,及时地介绍了英美等国的研究现状和动态。同时,胡志清 的 《司法语言学及司法语言学家的四大专家领域》探讨了语音、语体、话语结构和意义,宏 观介绍了法律语言学(ForensicLinguistics)这四个方面研究特征。廖美珍的《国外法律语 言研究综述》专门介绍了英美法系的法律语言研究。 从上述可以看出,中国学者对法律语言学(ForensicLinguistics)的研究是从一般的介 绍开始,逐步在介绍中融入自己的观点,有的有自己独创的基本理论,有的甚至有了较为系 统观点。这些研究为法律语言学(ForensicLinguistics)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局部的专题研究 在法律语言学(ForensicLinguistics)介绍到我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