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升初(六年级)记叙文阅读.pdf

发布:2024-12-20约1.71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升初衔接精品

专题9:记叙文阅读

旧知回顾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

叙的线索是指贯串记叙内容的脉络,有连缀全文的作用,可以人物、事件、物件、时间、空间为线索,或

者以叙述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贯串全文。

小学六年,我们学习了许多篇记叙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卖木雕的少年》《七颗钻石》等

等。已经了解了一些基本常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例如:

1.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以时空转移为线索②以事件为线索③以物为线索④以人为线索⑤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等。

3.记叙的顺序:

①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作用:全面反映事物来龙去脉,顺理成章。

②倒叙(先写结果,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提到前面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只

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

写更多的事情),作用:强调结果,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

情的叙述。一种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件。作用:交代原委,

使文章行文有波澜,有变化。

4.记叙的人称:

①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我”在文中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只是陪衬,甚至起穿针引线的作用。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②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它的优点是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更

多方面自由的叙述,但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容易使读者感到亲切。

③有的文章中运用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

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阅读时要注意有时是同读者讲话,有时是作者在同作品中的人或物讲话。

旧知例析

例题一:

一句毕业赠言

即使所有的青藤树都倒了,你也要站着;即使全世界都沉睡了,你也要醒着。六年前,我把这样的句

子写在他的笔记本上,然后告别母校,各奔东西。

1

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沿着校园长跑的背影,抱着残疾的右腿,一跛一跛的,迎接着一张张表情各异

的面孔,一双双的好奇的眼睛。足球场上,他在“瘸子,射门”的叫喊声中跌倒,又爬起来……

六年的光阴不算长,忆起从前却恍如隔世。这期间我与很多同龄人一样,承受了不少原以为承受不起

的东西。但即使在绝望的时候,也不曾用勉励别人的英雄诗句来自勉,仿佛那种气概已全部赠与别人,而

不再属于自己。倒是记起他一跛一跛的背影。于是很艰难地学会将痛苦与耻辱变成人生的財富,咬咬牙,

俨然如真正的英雄那样对自己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此,我对他充满感激。

不想,六年后的今天,我与这位同学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不期而遇,他竟真诚地告诉我,直到现在,他

还在读那几句留言,“即使所有的青藤树都倒了……”他脱口而出。六年来,他的工作和生活都经历了不

幸,他说是这几句留言使他初衷未改。

我一下子怔住。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有意或无意中给了别人很多很多。同样,也可以剥夺别人

很多很多。岁月流逝,我们抓住了什么,又放弃了什么?

每一个旁人都同自己一样充满一种渴望:一声呼唤、一个微笑、一道目光、一纸信笺、一个电话、一

种关注、一个会意的眼神,甚至仅仅是那么一种认可或容忍。而我们常常忽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绿荫,

却不能汇成森林;每个人都在呼唤,总是不能互相答应。

其实,论年龄,我们还年轻,但究竟是什么使我们的感觉日渐迟钝呢?使我们通常忘记年轻的本来内

涵,忘记曾有过这样的初衷、梦想和志向。偶尔失眠,于夜深人静时扪心自省,疼痛会于内心深处漫起,

记起许多业已淡漠、遗忘或丢弃的东西。然而早上醒来,却无法忆起什么,甚至忘记曾在梦中哭泣,唯一

可做的事情便是将自己绑在生活的车轮上,碾过一个又一个相同的日子。“即使所有的青藤树都倒了……”

这回轮到我自己来读了,读别人的话时很轻松,读自己的话时则很沉重、很痛苦,也很必要。

1.文中所提到的这一句毕业赠言是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