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ppt
注意事项:1.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但要在培养基的不同位置连续划线多次。每次划线前接种环都要灼烧灭菌。2.划线首尾不能相接。3.划线后,培养皿倒置培养12~24h第30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分离后,一个菌体便会形成一个菌落,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第3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问题讨论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第3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第3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实验目的: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板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第2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微生物包括哪五类: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病毒界一、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第3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细菌1、结构2、分裂3、生殖4、变异类型5、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第4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细菌的类型图1-1常见的三种细菌典型形态A.球菌B.杆菌C.弧菌第5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大肠杆菌属于杆状菌第6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自养菌:异养菌:腐生菌寄生菌大部分病原菌细菌的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合细菌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大肠杆菌属于异养兼性厌氧菌第7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细菌的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用于细菌的染色法。此法将细菌分为两类,即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所谓革兰氏阳性菌就是用革兰氏染液染色后,再用脱色液处理,细菌仍保留染色液的颜色;革兰氏阴性菌则相反。这两种菌的差别在于细胞壁的成分不同。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第8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培养基1.定义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液。(三)细菌的培养2.培养基的五大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渗透压的要求.第9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细菌喜荤,霉菌喜素大肠杆菌的配方:酵母提取物???0.5g蛋白胨???0.5gNacl????????0.5g琼脂???????1g水50ml第10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培养基的类型按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成分区别:是否加琼脂按功能分: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按成分分: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扩增细菌、工业生产固体培养基:纯化(分离),鉴定、保藏菌种第11页,课件共4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选择培养基:从微生物群中选择具有特定表型的细胞.使之进行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