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合理使用多媒体,关注每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在课堂中用心去发现去感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真正使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文章。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生分析:《鸟的天堂》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和对重点句子的体会,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大胆想象等能很好地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设计: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法设计: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目标:
1.读准生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语段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榕树大、茂盛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语段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榕树大、茂盛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1.(配乐解说)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村的小河中有一块泥滩小岛,一只仙鹤衔来了一根榕树枝。不久,榕树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后来,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从此,每天清晨,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场面壮观,气氛欢腾,在南国形成了一个伟大的奇观——那就是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2.今天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鸟的天堂游玩,欣赏天下奇景。
二、出示目标,明确方向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有了方向。
二、第一驿站—初读课文, 理解字词,感受“神秘”
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2.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这儿有几个多音字,看他是否全读准了?(教师检查学生的初读效果,出示8个含生字的词语)(课件出示)
(1)正音:兴奋? ?船桨?
(2)指导“桨、桩、暇”的识记和书写
我们可以借助熟字比较的方式来识记生字。比如,“桨”和“奖状” 的“奖”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桨是划船工具,多为木制,因此是“木”字底。“桩”和“庄”读音相同,“桩”指插在土中的木头,因此是木字旁。 “假”的单人旁换为日字旁就变成了“暇”字,日字旁的生字一般和时间有关。指导书写“暇、抛”。“暇”左边的日字旁要瘦长,右边的笔顺要紧凑。“抛”字中“九”第二笔的横折弯钩的弯要写的长一些,托住“力”。(板书 暇 抛)让学生拿出作业本巩固练习这两个生字,并提醒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头正、肩平、足安。
(3)同桌交流一下课文中有两个重点词语“不可计数” 和“应接不暇”,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交流之后看看老师出示的答案……(课件出示)
3.解决了生字词,我们再来默读课文,请大家思考: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次数
时间
所见景物
第一次
第二次
留心的同学会发现会两次去看鸟的天堂,去的时间不同,看到的景物也不同。第一次:傍晚──大榕树。第二次:清晨──许多鸟儿。
4.小结方法:?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合并,这样可以很轻松的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掌握了这种方法,学习长文时条理就更加清晰,思路更加明朗。
5.再读课文,体会“神秘”
过渡:同学们,这里有树,有鸟,还有其他景物,整个“鸟的天堂”都遮盖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找到相应的段落带上自己的情感读读,谁来……
生1:你让声音插上了情感的翅膀,仿佛一棵茂盛的大榕树就站在我们眼前,让人有眼前一亮之感。
生2:谁还想读?你来!你的评价非常到位,真棒!(评价读)
生3:同学们,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按捺不住那激动的心情,好想读读啊,大家想听听吗?!……老师特别喜欢12段的最后两句……
(放视频,举右手——)大家看啊!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儿,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过渡:谢谢大家的掌声。同学们,热闹啊,壮观吧,这些鸟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