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设计.doc

发布:2025-06-05约5.32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语言优美,动静结合,用词准确,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学习范例。同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大榕树。这部分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作者从远到近地对大榕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如“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这些描写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大榕树的庞大与茂盛。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群鸟活动的情景。这部分描写了鸟的动态美,“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生动地展现了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桨、桩”等14个字,会认“桨、榕”等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以及“鸟的天堂”的含义。

4.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热闹景象。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会写会认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例如,在描写大榕树时,作者通过对枝干、树根等细致的描写来展现其庞大,“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描写的妙处,体会大榕树的独特之处,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切含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含义深刻。学生需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这里的两个“鸟的天堂”所表达的不同意义,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大榕树的美和鸟的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讲解大榕树的部分时,让学生反复朗读描写大榕树的段落,读出大榕树的庞大和茂盛。

2.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讲解鸟的活动场景时,播放鸟叫声和鸟群活动的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之中。

3.讨论法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讨论“鸟的天堂”的含义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圈点批注法

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圈点出重点字词和句子,并进行批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播放一段有很多鸟在树林里栖息、飞翔的视频)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到了很多鸟)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么多鸟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叫做《鸟的天堂》。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天堂”的含义,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是很美好的地方)那“鸟的天堂”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同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桨、桩、暇、榕、纠、绽、簇、梢、寂、眉、抛。

-教师领读生字,指名读,正音。例如,“桨”读“jiǎng”,“榕”读“róng”,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如“桩”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木”加“庄”就是“桩”;“暇”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把“瑕”的“王”换成“日”。

-开火车读生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船桨、木桩、应接不暇、榕树、纠正、破绽、一簇、树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