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ppt
5、母性效应“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遗传过程如图所示。现有右旋和左旋椎实螺若干,回答下列问题:(1)“母性效应”现象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________。?
(2)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螺壳表现为右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
??(1)符合(2)dd或Dddd或Dd或DD?第30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F2出现三种基因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统计杂交后代F1的性状。若子代表现情况是________,则该左旋椎实螺是纯合子;若子代的表现情况是________,则该左旋椎实螺是杂合子。(3)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4)左旋螺右旋螺?6、环境对性状的影响(表型模写)第31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六、判断显隐性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显性性状。性状A?×?性状B?→?子代全为性状A,则A为显性性状2、自交法:性状A?×?性状A?→?子代有性状A也有性状B,则B为隐性性状(要求子代数量较多)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第32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3、大量样本覆盖法:多对性状A?×?性状A?→?若子代有性状A也有性状B,则B为隐性性状。若子代只有性状A,则A为隐性性状(较适用于野生群体)4、遗传平衡法:基因频率相同自由交配群体,后代表现显多隐少第33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A.据上表中第一组的调查结果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有耳垂,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B.从第三组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判断出,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C.第二组家庭中,某一双亲的基因型有可能都是纯合子
D.在第一组的抽样家庭中,比例不为3:1,是因为抽样的样本太少练.人的耳朵有的有耳垂,有的无耳垂。某医学小组调查了人群中有耳垂性状和无耳垂性状的遗传情况,统计情况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双亲有显性的纯合子或杂合子两种可能,只有都为杂合子才有3:1分离比。第34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练.(14·海南)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B第35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练.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的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D第36页,共4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与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简要说明推断过程。不能确定。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