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T 1878-2013 细鳞鱼养殖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3-02约1.04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150B52

备案号:40053-2014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1878—2013

细鳞鱼养殖技术规范

QinlinglenokAquaculturetechnicalspecifications

2013-09-25发布2013-12-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22/T1878—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壮、焦永发、李海波、谢宜涛、尹迎春、葛晨霞、刘丽晖、孙占胜、张丽、刘晶、矫珑。

1

DB22/T1878—2013

细鳞鱼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细鳞鱼养殖的环境条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饲养、鱼病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细鳞鱼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1030.3虹鳟养殖技术规范人工繁殖技术NY/T5161无公害食品虹鳟养殖技术规范

3环境条件

3.1产地环境

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光照充足。

3.2水质

应符合NY5051的规定。水质清新,透明度高,周年水温5℃~20℃,溶解氧≥6mg/L。若为地下涌泉水,应充分曝气。

4养殖设施

4.1水泥池,长方形,水流通畅,无死角,有一定坡降度,设有防逃闸门及控制水位的闸板。

4.2成鱼池:宽4m~5m,长度为宽度的5倍~6倍,坡降度为0.8%。

4.3稚鱼池:宽2m~2.5m,长度为宽度的5倍~6倍,坡降度为0.2%。

5亲鱼培育

5.1亲鱼来源

2

DB22/T1878—2013

亲鱼应来自国家级或省级原、良种场或原产地,并检疫合格。

5.2亲鱼质量

5.2.1体质应健壮、体型匀称,无病、无伤、无畸形。

5.2.2不携带病原体,可数性状及可量形状在规定范围内。

5.2.3近亲繁殖的后代不得留作亲鱼。

5.3繁殖年龄

雌性:最佳繁殖年龄5龄~8龄。——雄性:最佳繁殖年龄4龄~7龄。

5.4亲鱼饲养

5.4.1饲养环境

——培育池面积160m2~320m2,水深保持在0.6m~0.8m,人工繁殖前降低水位至0.3m~0.4

m。

——培育水温5℃~13℃,产前6个月水温不超过12℃。——繁殖前2个月水流速保持在1.0m/s~1.95m/s。

5.4.2放养

放养量为5kg/m3~10kg/m3。雌雄亲鱼可混养,比例为4:1。产前30天将雌、雄亲鱼分池饲养。

5.4.3饵料与投喂

——饵料应含有较高的动物性蛋白,蛋白质含量≥45%。可适当投喂生物活饵料(如野杂鱼等)

或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E、虾红素或类胡萝卜素等,以提高精子和卵子质量。——饵料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

——日投喂2次。按亲鱼总体重1%计算给饵基数,在产卵期间日投喂量为基数的30%,在产卵期前1个月和结束后1个月为基数的50%,其他时间为基数的70%。

5.4.4日常管理

——早、晚巡池,观察鱼体活动情况;清晨及傍晚清除污物、粪便和饲料残渣。——发现疫病,应及时进行治疗。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规定。

——死鱼及时捞出,做无害化处理。

6人工繁殖

6.1雌雄鉴别

雌鱼:在临近繁殖期间,腹部柔软,体色浅,腹部发白。——雄鱼:在临近繁殖期间,体色相对发黑,腹部灰黑色。

注:细鳞鱼婚姻色不明显,雄鱼较雌鱼提前一个月达到性成熟,可在临近产卵期以人工试采方式进行挑选。

6.2成熟度鉴别

3

DB22/T18782013

——雌鱼: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红肿外突。用手轻压腹部,即有圆而饱满,有弹性的卵粒流出。——雄鱼:用手轻压腹部即有入水即散的乳白色精液流出。

6.3采卵与采精

6.3.1采卵

——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