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1816-2013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范 .docx
ICS93.080.01P66
备案号:37935-2013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1816—2013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ofcompoundstabilizedsoilbase
2013-05-06发布2013-05-30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22/T181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松原市交通运输局提出。
本标准由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交通运输局、吉林中路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全忠、成果、栾海、李兴、李敬标、赵长虹、李剑峰、王汝堂、魏火星、李长江、张炳涛、迟东彪、纪青山、马铁伟。
1
DB22/T1816—2013
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底基层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水泥类、石灰类和水泥石灰类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技术、质量管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离子溶液类土质固化剂的新建、改建公路工程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底基层。路面维修和其他道路工程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6324.1有机化工产品试验方法第1部分:液体有机化工产品水混溶性试验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复合稳定土compoundstabilizedsoil
以经过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含有一定细粒土成分的土为基本材料,用土质固化剂和石灰、水泥等结合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掺配而形成的路面基层混合料,它是一种能够满足路用技术指标要求的半刚性材料。根据结合料的不同,复合稳定土可分为石灰类复合稳定土、水泥类复合稳定土和水泥石灰类复合稳定土等。
3.2
土质固化剂(电离子溶液类)soilstabilized
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和多种单分子水溶性无机材料组成、能够与土颗粒发生化学交联作用的复合物溶液。土质固化剂能够改善和提高土质的技术性能。
3.3
无机结合料inorganicbinders
2
DB22/T1816—2013
主要指水泥、石灰、粉煤灰及其他工业废渣。
3.4
基层base
铺筑在沥青面层下或水泥混凝土面板下并与之相接的主承重层。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3.5
底基层subbase
铺筑在基层下的次承重层。底基层的刚度可低于基层,因而,其材料组成和品质要求也可低于基层;底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以上,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3.6
垫层sealcoat
设置在土基与底基层之间的路面结构层,其作用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稳固路面基层和面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造成影响;扩散基层的应力,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而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3.7
路床roadbed
路面底面以下0.80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m~0.30m)及下路床(0.30m~0.80m)两层。
3.8
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theoptimumwatercontentandthemaximumdrydensity
复合稳定土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时,在含水率—干密度坐标系上绘出各个对应点并连成圆滑的曲线,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含水率和干密度即为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表明在最佳含水率及最佳压实效果的状态下稳定材料所能达到的最大干密度。
3.9
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thicknessofuncompactedlayerandcoefficientofloosepavingmaterial
复合稳定土混合料结构层摊铺完成后、碾压前的厚度称为松铺厚度;松铺厚度与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压实厚度之比值称为松铺系数,常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复合稳定土路面基层、底基层设计
4.1一般规定
3
DB2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