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pdf
四下《声音》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
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本节课要研究耳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
聚焦板块,通过“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这一问题的思考讨论,从而
了解学生原有的认识。
探索板块,向学生介绍耳的结构,让学生推测耳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它们在
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通过学生的活动了解耳郭的作用,及模
拟记录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对耳郭和耳膜结合实验说
出他们的理解。通过观察听诊器,了解其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
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2.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
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
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
鼓膜的作用。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郭的作用。
3.能初步利用简单的表格来记录和整理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自制鼓膜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实验时的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对于鼓膜的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
人耳鼓膜的作用。
难点:耳的各部位结构及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耳的结构”挂图或耳的结构模型,塑料杯、大于塑料
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橡皮筋、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
细沙或碎纸屑,听诊器。
小组:A4纸、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
1.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每天都要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为什
么我们能听到这些声音呢,这主要和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有关?(耳朵)
2.提问:对于耳朵,你想了解一些关于它的什么知识呢?(预设:耳朵是怎
样听到声音的?)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
二、探索:耳的结构及作用(预设22分钟)
(一)活动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
[材料准备:“耳的结构”的挂图或模型等。]
1.出示挂图或模型,提问:你发现耳有哪些结构呢?谁来说说看?
2.学生交流耳的结构。
3.追问:那么你认为这些耳的结构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是呀,耳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它们是我们能听
到声音的关键所在。
(二)活动二:感受耳郭的作用
[材料准备:A4纸或大书本等。]
1.学生小组活动:通过用纸卷成“喇叭”的活动了解耳郭的作用。
2.交流:借助“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更响亮。
3.小结:耳郭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收集声音。
(三)活动三: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材料准备: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橡皮筋、音叉(或
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活动手册等。]
1.学生用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等制作鼓膜模型。
2.观察1:当保持音叉与气球皮距离不变时,用强弱不同的力敲打音叉,观察
气球皮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内。
3.观察2: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打音叉,改变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观察气球皮
的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内。
4.交流:发现用力强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距离近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
5.小结:声音能够引起气球皮的振动,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明显,距离越
近,振动幅度越明显。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
(一)研讨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