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狼牙山五壮士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ocx
6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狼牙山五壮士》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具体上课时间]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以《狼牙山五壮士》为教学内容,通过讲述五位英勇烈士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课程将紧密结合教材,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深入了解五位壮士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素养:通过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思维素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和英雄形象,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英雄事迹,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4.实践素养: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英雄精神,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够阅读并理解一般的文章内容。
-学生在学习其他历史故事或英雄人物时,已经接触过一些类似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学生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背景知识可能有一定了解,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英勇事迹和英雄人物通常有较高的兴趣,容易被感人事迹所吸引。
-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文字获取信息。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倾向于小组讨论。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历史背景和部分词语理解不深,需要老师适当引导。
-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英雄形象时,可能会遇到难以准确把握的问题。
-学生在将英雄精神与现实生活联系时,可能会感到抽象,需要老师的具体示例和引导。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校园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材、教学PPT、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故事讲述、讨论交流、角色扮演、情境模拟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来引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为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背景、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以及他们的精神内涵。
-举例说明:通过讲述五位壮士的具体行动和牺牲精神,帮助学生理解英雄的定义和英勇行为的意义。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五位壮士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心理状态和他们的英勇行为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五位壮士的感受和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精神。
-教师指导: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五位壮士的英勇精神和对我们的启示。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英雄精神,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下一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布置一篇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英雄”,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英雄人物的作文。
知识点梳理
1.课文内容理解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背景: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与日军激战,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英勇跳崖。
-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宁死不屈”、“弹尽粮绝”、“英勇跳崖”等,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2.人物形象分析
-五位壮士的形象特点:勇敢、坚定、忠诚、无畏。
-课文中对五位壮士的描写:通过具体的战斗场面和壮士们的言行,展现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英雄精神:通过五位壮士的事迹,学习他们面对困难英勇不屈的精神。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壮士们的爱国行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4.语言与表达
-课文的语言特色:简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语句理解: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