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社区建设我参与》(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docx
5.3《社区建设我参与》(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5.3《社区建设我参与》。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以鲁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为基础,围绕社区建设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了解社区建设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社区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与教材已有知识相联系,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常识以及初步的调查研究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认识到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2.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升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3.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会收集、分析和运用社区建设的相关信息;4.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学会在社区中与他人交流合作。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社区小公民。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认知逐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知识层面,学生对社区有一定的了解,但多为表面现象,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认识。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调查、分析等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也需要加强。
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由于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视野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社区建设的理解和参与。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这些特点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挑战。积极的一面是,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新的事物,这有利于他们在社区建设活动中积极参与。挑战在于,学生可能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难以深入理解社区建设的内涵,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示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实践机会、引导思考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社区建设的正确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鲁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社区建设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调查问卷、记录表等实验器材,以辅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布置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社区建设的视频,展示社区环境、居民活动等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生活。
用时:5分钟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提问学生:“你们对社区建设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社区建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用时:3分钟
【讲授新课】
3.讲解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社区建设与个人生活的紧密关系。
用时:10分钟
4.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社区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参与方式,如社区活动、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维护等。
用时:15分钟
5.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区建设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用时:10分钟
【巩固练习】
6.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所在的社区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b.你可以如何参与社区建设?
c.你认为社区建设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用时:15分钟
7.小组代表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讨论和总结。
用时:10分钟
【课堂提问】
8.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社区建设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用时: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9.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将社区建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用时:5分钟
10.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用时:10分钟
【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
11.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用时:5分钟
【总结】
12.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社区建设中的责任。
用时:5分钟
【作业布置】
13.布置课后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社区建设方案,包括活动内容、实施步骤、预期效果等。
用时:5分钟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共计用时45分钟,符合实际学情,紧扣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