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捏橡皮泥小扫帚》(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docx
第十课《捏橡皮泥小扫帚》(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捏橡皮泥小扫帚》旨在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意识。结合课本内容,我将课程设计为三个环节:首先,通过展示实物小扫帚,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颜色和结构特点;其次,教授橡皮泥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揉、捏、团圆等,并示范制作小扫帚的步骤;最后,让学生自主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小扫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增强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捏橡皮泥活动,提高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
2.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在制作小扫帚过程中融入个人特色和创意。
3.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他们在创作中感受美的标准和审美愉悦。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橡皮泥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揉、捏、团圆等技巧的掌握。
②观察和描述小扫帚的形状、结构,以及色彩搭配的能力。
2.教学难点
①在制作小扫帚的过程中,保持形状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在作品中融入独特的创意和设计元素。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上册全国通用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
2.辅助材料:收集不同类型的小扫帚图片,制作橡皮泥操作示范视频。
3.实验器材:足量的橡皮泥、小竹签、剪刀等制作工具。
4.教室布置:设置制作区,提供操作台和展示区,便于学生操作和作品展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本节课《捏橡皮泥小扫帚》的预习资料,包括制作橡皮泥的基本技巧和小扫帚的结构特点。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小扫帚由哪几部分组成?”、“你能想象出不同形状的小扫帚吗?”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生反馈的预习笔记或在线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橡皮泥操作的基本方法。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扫帚的结构。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或思考的问题通过微信提交给老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资源的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小扫帚图片,引发学生对小扫帚制作的好奇心。
讲解知识点:讲解橡皮泥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揉、捏、团圆等,并示范小扫帚的制作过程。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小扫帚制作,每组制作一个独特的小扫帚,并分享创作思路。
解答疑问: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操作技巧。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示范进行操作。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制作小扫帚,通过实践掌握橡皮泥的操作技能。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与组内同学讨论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橡皮泥操作方法和小扫帚的结构特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动手制作小扫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合作学习法:分组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不同风格的小扫帚,并拍摄制作过程。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一些橡皮泥手工制作的教学视频和书籍,供学生参考。
反馈作业情况:通过微信或线上平台,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回家后尝试独立制作小扫帚。
拓展学习:观看视频和阅读书籍,了解更多橡皮泥手工制作技巧。
反思总结:学生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探索新知识。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经验,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一、课程背景
《捏橡皮泥小扫帚》是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课,旨在通过捏橡皮泥这一手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本节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制作小扫帚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基本的橡皮泥制作技巧,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知识点
1.橡皮泥的基本操作方法
-揉:用手掌轻轻揉搓橡皮泥,使其变得柔软。
-捏:用手指捏取橡皮泥,塑造出不同的形状。
-圆团:将橡皮泥揉成球形或椭圆形。
-压扁:将橡皮泥压成扁圆形或其他平面形状。
2.小扫帚的结构特点
-扫帚头:通常由多个小枝条捆绑在一起形成,用于扫地。
-扫帚柄:连接扫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