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火灾发生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001].docx
当火灾发生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一、设计思路
本课为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当火灾发生时”为主题,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掌握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的基本知识。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在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了解一些基本的火灾预防知识,如不玩火、不在家中随意摆放易燃物品等。然而,对于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技巧和自救方法,学生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知识较为关注。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实践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火灾逃生和自救的方法可能存在误解,如误以为火灾时可以用水扑灭所有类型的火,或者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此外,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因紧张、恐惧而无法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和行动。因此,本节课需着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方法,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火灾预防知识和逃生自救的基本原则。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庭火灾逃生计划,提高安全意识。
3.实验法:通过模拟火灾现场,让学生体验逃生器材的使用,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火灾案例和逃生动画,直观展示火灾的危害和逃生方法。
2.视频教学:播放火灾逃生教育视频,让学生直观学习正确的逃生步骤。
3.实物教学:展示灭火器、防烟面罩等逃生器材,让学生了解其使用方法和适用场景。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播放火灾新闻报道视频片段,提问学生:“火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引发学生对火灾的关注和思考。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火灾预防知识,如不玩火、不乱丢烟蒂等。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火灾发生的原因、火灾的分类、火灾的危害等知识点。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火灾案例图片,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预防火灾、发现火灾隐患,并分享家庭火灾逃生计划。
3.教学活动(约2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家中、公共场所等不同场景下预防火灾,并制定逃生计划。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灭火器、防烟面罩等逃生器材,进行模拟火灾逃生演练。
案例分析:针对实际火灾案例,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逃生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4.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张家庭火灾逃生路线图,并说明逃生要点。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设计,给予点评和指导,确保逃生路线图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调查家庭火灾隐患,并制定整改计划;
(2)撰写一篇关于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的短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7.课后延伸(约5分钟)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家人和朋友,共同提高安全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火灾预防知识:介绍不同类型的火灾及其特点,如电气火灾、燃气火灾、森林火灾等,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火灾逃生自救技巧:详细讲解不同情况下(如浓烟、高温、被困等)的逃生方法和自救技巧。
消防安全标志:介绍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及其含义,如紧急出口、灭火器位置、禁止吸烟等。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讲解不同类型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2.拓展建议:
(1)组织学生参观消防队,了解消防员的日常工作,观看消防演练,亲身体验火灾逃生的过程。
(2)开展家庭消防安全检查,让学生参与家庭火灾隐患的排查,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火灾逃生计划。
(3)利用网络资源,如消防安全教育视频、漫画等,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4)举办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5)鼓励学生创作有关消防安全的绘画、手抄报等作品,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消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