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三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三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包括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原因,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章节相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这两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重要事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历史意识,认识到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理解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的联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历史知识,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但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具体历史时期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对战争背景、过程和胜利原因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五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具有较高的好奇心,对战争题材的书籍或影视作品可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偏好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学习,如观看历史纪录片、图片等;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文字和图表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战争背景和过程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在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上。此外,对于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的感知,可能因为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原因,难以形成深刻的情感共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战争中的残酷和牺牲感到不适,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评价历史。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图片、战争场景的纪录片片段等。
3.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白板或黑板,以便展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讨论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片背后的故事吗?”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呈现(约30分钟)
1.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原因,包括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合作、战略反攻等关键节点。
2.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辽沈战役等,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重要性和胜利的艰辛。
3.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战争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模拟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关键场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和平,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感悟,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
2.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抗日战争纪实》: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细节,包括战争的全过程、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的故事。
-《解放战争史话》: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和《解放战争纪念馆》的虚拟导览:利用互联网资源,学生可以在线参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