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三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部编版).docx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三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3.授课时间:第三课时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古代史、近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2.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从具体事物转向抽象概念,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喜欢通过故事、案例来理解历史事件。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互动式和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3.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
-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可能需要老师提供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
-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忆混淆,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其区分和记忆。
-由于历史事件距今较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需要借助具体事例和情感共鸣来加深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课本(部编版)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相关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
-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相关故事书籍
-互动式讨论引导材料
-历史事件时间轴图
-学生小组讨论指南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预习资料,包括历史背景、重要战役介绍等,并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人民解放战争对你的启示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和问题,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要求,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微信群或直接给老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微信群资源分享。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构建知识框架,为课堂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抗日战争胜利的视频片段,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如平型关大捷、辽沈战役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战争胜利对当代的启示。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视频资源。
作用与目的:通过深入讲解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理解战争的深远意义。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或人民解放战争的短文”。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纪录片等资源,供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通过写作加深对战争历史事件的理解。
-拓展学习: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反思总结法,拓展资源。
作用与目的:通过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通过拓展学习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知识,包括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战争的主要历史事件,理解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理解深化:学生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的性质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能够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全民族的抗战、共产党的领导、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等,并能够将这些历史事件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和捍卫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3.思维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得到了锻炼。他们能够基于历史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