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正确认识广告 广告都可信吗(说课稿)-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docx
9.正确认识广告广告都可信吗(说课稿)-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包括:正确认识广告,了解广告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广告中可能存在的虚假信息,培养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理性消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广告的积极意义,学会辨别广告中的真伪,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分析广告信息。
2.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对广告真伪的辨识能力。
3.塑造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健康、理性的消费行为。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广告的定义和作用:通过举例说明广告如何传递信息、促进商品销售,使学生认识到广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分析广告中的信息真实性:以课本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识别广告中的真实信息与夸大其词,培养辨别能力。
2.教学难点:
-辨别广告中的虚假信息:难点在于学生如何从复杂的广告内容中识别出可能存在的误导性信息。教师可以设计模拟广告分析的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消费的意识,避免盲目跟风消费。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消费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广告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广告案例分析资料。
3.实验器材:无特殊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分析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包含不同类型广告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广告在生活中的作用。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广告?广告有什么作用?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广告,教师总结广告的常见形式和作用。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正确认识广告广告都可信吗”。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广告的定义和作用(5分钟)
-讲解:广告是传递信息、促进商品销售的一种方式。
-案例分析:展示课本中的广告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广告的目的和特点。
-学生讨论:小组讨论广告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2.广告中的信息真实性(10分钟)
-讲解:广告中可能存在虚假信息,需要学会辨别。
-案例分析:展示含有虚假信息的广告案例,引导学生识别并讨论。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分析课本中的广告案例,识别真实与虚假信息。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10分钟)
-讲解:理性消费的重要性,避免盲目跟风。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消费者和广告商的角色,进行对话,体验理性消费的过程。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角色扮演体验,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题: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广告信息真实性的辨识能力。
-学生展示:选几名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评价。
**四、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广告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广告的利与弊。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创新教学:教师设计“广告创意大赛”,学生分组设计创意广告,强调真实性和创意结合。
-学生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广告设计,其他学生评价。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创意和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广告的正面作用。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确认识广告、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广告,思考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消费者。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广告发展史:介绍广告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广告特点。
-广告类型:讲解不同类型的广告,如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户外广告等,以及它们的制作方法和传播特点。
-广告法规:介绍我国广告法规的基本内容,如《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让学生了解广告行业的规范。
-媒介素养:探讨媒介素养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2.拓展建议:
-观看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与广告相关的纪录片,如《广告的力量》、《广告狂人》等,了解广告背后的故事和制作过程。
-阅读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与广告相关的书籍,如《广告心理学》、《广告创意学》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参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广告设计、制作等活动,如校园广告创意大赛、社区广告宣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主题班会:以“正确认识广告”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