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离子反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PAGE 1 ?
高考总复习 离子反应
【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3.能运用书写规则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结合具体反应对所给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
【考点梳理】
考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
非电解质
概念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相同点
二者均为化合物
不同点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均不导电
物质种类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
非金属氧化物、气态氢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2.实例分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辨析
是否导电
电解质
非电解质
NaCl晶体
否
是
否
NaCl溶液
是
否
否
熔融的NaCl
是
是
否
固态H2SO4
否
是
否
H2SO4溶液
是
否
否
液态纯H2SO4
否
是
否
固态酒精
否
否
是
酒精水溶液
否
否
否
液态酒精
否
否
是
干冰
否
否
是
CO2的水溶液
是
否
否
液态CO2
否
否
是
金属铜
是
否
否
要点诠释:
(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应是化合物。金属属于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CO2、SO2、SO3、NH3溶于水后也导电,却是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后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并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能导电,但因其为单质,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食盐水能导电,但其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溶于水不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电解质,如BaSO4难溶于水,但其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属于电解质。
考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概念
水溶液中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相同点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
不
同
点
电离程度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表示方法
电离方程式用“==”
电离方程式用“”
溶液中溶质微粒
只有水合离子
水合离子,弱电解质分子
实例
强酸:HCl、HNO3、H2SO4 HBr、HI、HClO4等
强碱:KOH、NaOH、Ba(OH)2 Ca(OH)2
绝大多数盐:BaSO4、AgCl、CaCO3
弱酸:HF、HClO、H2S、H2SO3 、H3PO4、H2CO3 、H2SiO3、CH3COOH、等。
弱碱:NH3·H2O、Al(OH)3等不溶性碱
,H2O
要点诠释:
电解质的强弱是以电离的程度来区分的,与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①BaSO4、CaCO3等虽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液的导电性很差,但是由于都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
②浓氨水的导电性比极稀NaOH溶液强,但NH3·H2O属于弱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要求左边书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化学式,不同离子间用加号相连。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如:H2SO4==2H++SO42- ;NaHSO4==Na++H++SO42—;Ca(HCO3)2==Ca2++2HCO3—
CH3COOHCH3COO- + H+ ;NH3·H2ONH4+ +OH- ; H2OH+ + OH-(2)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它在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
(3)检查电离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不仅要检查质量是否守恒(即电离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和个数是否相等),而且要检查电荷是否守恒(即电离后的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碳酸电离方程式:
H2CO3H++HCO3―;HCO3―H++CO32―
3.酸、碱、盐的定义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的化合物叫做碱。
NaOH = Na+ + OH- Ba(OH)2 = Ba2+ + 2OH- KOH = K+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