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共22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由江泽民主席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它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鼎内壁铸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禁(底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 2.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3.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器 出现时间 用 途 功 能 特 点 工 艺 代 表 距今5000-4000年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 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泥范铸造法 司母戊鼎 阅读课本23页内容,思考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 “金炤物,金有两义,先入后设。” ——郑玄注《礼记·礼器》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 食器发展为礼器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天子的象征 这体现了西周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鼎力相助、钟鸣鼎食 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 1.33米 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 母 戊 鼎 1.1米 四羊方尊 蕉叶形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青铜器中的精品 大家看到表格中“铸造技术”一栏是“泥范铸造法”,那这种方法是怎样铸造青铜的呢? 模的外面的花纹去掉就成为内范 趁热将青铜溶液倒进模和范中间的空隙中 点击图片播放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司母戊鼎制作的想象图 兵 器 农 具 食 器 四羊方尊的方形尊口像一只最大弧度张开的喇叭,乍看上去,好象一个巨大的屋檐。却没有给我们头重脚轻的感觉。因为中间分铸有四只大卷角羊,分布在方尊的四角,并突出在尊外。这个造型给人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缓解了该青铜器因“头重” 而造成的视觉上的压力。四羊方尊通体遍布了多种纹饰,精美而细致. 特点一:规模大 特点二:品种多 特点三:工艺精美 根据以上三组材料,归纳总结青铜器制造的特点? 1 3 2 三星堆文化 青铜立人像 青铜神树 青铜面具 特点四:分布地域广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商代10万余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②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 舟 车 象 形 这是甲骨文表示交通工具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能说出他们的造字方法吗?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造字特点 日 月 明 会意字 人 牛 水 日 上 下 明 射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