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采收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docx
1
生姜采收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姜采收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采收、分级、包装、标签与标志、预冷、贮藏、出库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生姜采收及采后商品化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32950鲜活农产品标签标识
GB/T34343农产品物流包装容器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采收
4.1采收期
宜在生姜地下根状茎生长盛期采收嫩姜;初霜后生姜植株顶部叶片枯黄时采收老姜。
4.2采收时间与方法
采收宜在晴天进行,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康的生姜植株进行采收。使用松土后拔出整株生姜的方法,嫩姜采收时除去地上茎4cm以上的茎叶,老姜采收时除去所有地上茎叶。
5分级
5.1分级场所
场地应通风、防晒、防雨,干净整洁,没有异味物体,远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
2
5.2分级前处理
5.2.1嫩姜
5.2.1.1清洗风干
采用人工或机械洗净嫩姜表面泥土或污物,然后晾干,期间减少机械损伤。加工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
5.2.1.2挑选
清洗晾干后,除去杂物、病虫害及损伤的姜块。
5.2.2老姜
5.2.2.1挑选
将老姜平摊在地面,厚度不超过15cm,自然风干8h~12h后,除去泥渣、破碎姜块和腐烂姜块。
5.2.2.2消毒
将挑选后的老姜置于阳光下暴晒1d~2d,然后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4‰水溶液浸泡1h,捞出晾干;或用1.25%的代森锌液喷洒姜块。
5.3等级划分
剔除腐烂、霉变和严重机械伤的生姜。同一品种的生姜依据形状、外观为划分等级的指标,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各等级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生姜等级
等级指标
特级
一级
二级
嫩姜
老姜
嫩姜
老姜
嫩姜
老姜
形状
完整肥大,丰满充实,大小均匀
完整肥大,丰满充实,大小较均匀
完整肥大,丰满充实,大小基本均匀
外观
色泽一致,偏白色,茎为粉红色,表面光滑,无破伤皮、干皮、焦皮皱缩、变色、发黑、褐变
色泽一致,为黄亮色,表面光滑,无破伤皮、干皮、焦皮皱缩、变色、发黑、褐变
色泽一致,偏白色,茎为粉红色、表面光滑,允许轻微皱缩,无破伤皮、干皮、变色、发黑、褐变
色泽一致,为黄亮色,表面光滑,允许轻微皱缩,无破伤皮、干皮、变色、发黑、褐变
色泽基本一致,偏白色或黄色,茎为粉红色或淡粉色,表面较光滑,允许少量皱缩和干皮,无破伤皮、变色、发黑、褐变,允许有轻微机械伤
色泽基本一致,为黄亮色,表面较光滑,允许少量皱缩和干皮,无破伤皮、变色、发黑、褐变,允许有轻微机械伤
5.4允许误差范围
允许误差范围按其质量计:
a)特级允许有5%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应符合一级的要求;
b)一级允许有8%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应符合二级的要求;
3
c)二级允许有10%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应符合基本要求。
5.5规格
5.5.1规格划分
以生姜整块质量克数为划分规格的指标,分为大(L)、中(M)、小(S)三个规格,各规格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生姜规格
规格指标
大(L)
中(M)
小(S)
整块质量(g)
250
150~250
50~150
同一包装中允许误差(%)
≤15
≤10
≤5
5.5.2允许误差范围
允许误差范围按其质量计:
a)特级允许有5%的产品不符合该规格的要求;
b)一级允许有8%的产品不符合该规格的要求;
c)二级允许有10%的产品不符合该规格的要求。
6包装
6.1包装材料
嫩姜宜用带孔的聚丙烯自封袋包装,整齐地摆放在塑料物流周转箱内;老姜可用麻袋包装。包装材料无毒、无污染、强度符合运输要求,且应符合GB/T34343的规定。
6.2包装要求
同一聚丙烯自封袋内、同一箱内的生姜产地和品种一致,等级规格一致。
6.3包装容量
塑料物流周转箱和麻袋规格应便于生姜的摆放、装卸与运输。塑料物流周转箱容量以30kg~35kg为宜。
7标签与标志
7.1标签
标签标识应符合GB/T32950的规定。
7.2标志
标志应按GB/T191的规定执行。对取得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