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西方经济学(微宏观部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西方经济学(微宏观部分)
课程 西方经济学(微宏观部分) 代号
(共1页,共11题,答题时不必抄题,标明题目序号)
一、解释下列概念 (每小题5分,共30分)
1.消费者剩余 2.生产函数 3.一般均衡
4.交易方程 5.凯恩斯陷阱 6.通货膨胀
二、问答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如何调节供给和需求并使两者相等的? (10分)
2.试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相互关系。(10分)
3.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在生产时应如何确定最优的要素组合? (10分)
4.用宏观经济学中的原理说明,在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政府应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其政策手段主要有哪些? (20分)
5.试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效率并说明这一理论的意义。(20分)
参考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课程 西方经济学(微宏观部分) 代号
(共1页,共11题,答题时不必抄题,标明题目序号)
一、解释下列概念 (每小题5分,共30分)
1.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会递减,消费者对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类商品,往往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但市场上的商品一般只有一个价格,便产生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西方经济学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在他们看来,价值或价格决定于边际效用,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愈少,其边际效用就愈大,因而愿意支付的价格愈高。但市场价格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统一价格,若市场价格低于购买数量较少的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这个消费者便能获得消费者剩余。由于劳动者收入较少,一般购买的商品较少,因而比起能购买较多商品的富人来说,劳动者相对地能获得较多的消费者剩余。可见,消费者剩余概念实际是宽慰劳动者消费较少,而掩饰富人消费过多的一种理论。
还可以用图1更具体地衡量消费者剩余。
图1 消费者剩余
在图中,
为需求曲线。当消费者以单位价格
购买
单位的物品时,他实际支付的总额为
。但是,
单位的物品提供给他的效用为
,即他愿意支付的最大支出为
。而两者之间的差额,即
,就是消费者剩余。它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令反需求函数为
,价格为
时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为
,则消费者剩余为:
式中,
为消费者剩余的英文简写,式子右边的第一项即积分项,表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数量,第二项表示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数量。
消费者剩余并不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得到的好处并不是从卖者那里搜刮到的。从这一角度来说,消费者剩余仅是消费者心理上所感觉到的一种满足。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常常被用来研究消费者福利状况的变化,以及评价政府的公共支出与税收政策等。
2.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假定
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
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该生产函数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组合(
)在每一时期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
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为了简化分析,通常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若以
表示劳动投入数量,以
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写为:
这个公式表明,在一定的生产水平条件下,产量Q是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函数。
生产函数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常见的生产函数有固定配合比例生产函数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当资本和劳动完全不能替代时,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固定配合比例的生产函数。其公式为:
Q = min(L/u,K/v) u、vgt;0
式中,u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以美国经济学家9C· 柯布和P· 道格拉斯的名字命名的。其公式为:
Q = AL
K
Agt;0,0lt;
lt;1,
3.一般均衡: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当买卖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时,经济中出现一组价格(包括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能使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接受。这种状况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完全竞争的市场;②资源具有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