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教考衔接——选必下古诗词诵读训练.doc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南北朝]鲍照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选项中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照以水流四方比喻因出身而贵贱不同,反映了当时门阀制度的黑暗。
B.“行”“叹”“坐”,鲍诗用三个词描写诗人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的状态。
C.李白面对清酒珍馐无心进食,因为挂念着跋山涉水,去实现心中远大的理想。
D.李诗反复出现“行路难”,并提出路在何方的疑问,表现了诗人的彷徨和痛苦。
2.李诗从情感到技巧都对鲍诗有所借鉴,也有所创新,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③且直!
【注】①鲍照:南朝宋文学家。②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③孤:指“孤门细族”,也就是“寒门庶族”。
3.下列对两首诗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为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拟行路难》是作者模仿乐府《行路难》而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
B.《拟行路难》(其四)选自《鲍参军集注》,“参军”是官职名。同样以官职来命名的作品集还有《王右丞集》《杜工部集》等。
C.《拟行路难》(其四)中的“酌酒以自宽”一句,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用酒来宽慰自己,消愁解闷。
D.《拟行路难》(其四)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交错,构建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欲说还休之感。
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其四)中,开头两句通过泻水于地、水流向四方的日常现象,喻指人在世间,走向各异。
B.《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酌酒自宽、举杯断歌,由此可知此前他借悲怆的《行路难》抒发内心愁绪。
C.《拟行路难》(其六)中,开头通过写诗人难以进食来表现其心绪难平,一个倍受压抑的形象跃然纸上。
D.《拟行路难》(其六)中,诗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罢官归家,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
5.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咏叹人生的抒情诗。以上两首诗中,引发诗人叹息之情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并且从中任选一首,简要分析其在抒情上的一波三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来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①啼寒素②。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③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④,恨血⑤千年土中碧。
【注】①络纬:名叫纺织娘的小虫。②寒素:简陋的院落,也指清贫的人。③香魂:指前代诗人的魂魄。④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⑤恨血:《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诗人以“壮士”自称,表达了高标自许的情怀,一个“苦”字,为全诗诗眼,奠定了感情基调。
B.纺织娘的啼叫声声入耳,衬托出秋日夜晚的荒寒冷寂,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C.诗人担心自己用竹简辛苦写成的书受人嫉妒而遭毁坏,因为像蠹虫一样粉噬贤者的坏人太多。
D.诗人的思想在这样枯寂黯然的夜里被牵扯着,他的肚肠都快要因此而愁直了,悲情溢于言表。
7.请简要概括本诗和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相同之处和手法技巧方面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①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泻于地而东西南北各自流,其命运的走向并不能由水自己来主宰。
B.与水一样,人亦各自有命,诗人认为对此只能“行叹”而“坐愁”。
C.诗人心有激愤,欲借酒自宽、以歌抒怀而皆不可得,可见忧思之重。
D.诗歌前六句五七杂言,欲说还休;末两句连用七言,情如洪水奔涌。
9.清人沈德潜评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请具体说明诗中不曾说破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客至杜甫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助“群鸥”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闲逸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B.颈联写诗人居住偏僻与家境的贫寒,是一种谦逊,也带着一种实在,更表明诗人无法招待宾客的窘态。
C.本诗在体裁上属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句法谨严。
D.全诗语势流畅,尤其是尾联虚词和俗语的运用,质朴自然,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