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评价9大气受热过程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PAGE
8-
大气受热过程
【基础性训练】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与晴天相比,白天多云时的气温凹凸及缘由是()
A.高云层有保温作用
B.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C.高云层可以汲取更多的地面辐射
D.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强
【解析】选B。白天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比晴天低。
2.古诗中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日出江花红胜火”。夕阳和旭日都呈橘红色,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反射作用 B.汲取作用
C.折射作用 D.散射作用
【解析】选D。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有关。日出、日落前后,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径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强,波长较短的青蓝紫色光大多被散射,透射下来的光线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较多,呈橘红色。
(2024·湖州高一检测)天气预报APP功能越来越贴心,许多平台为爱美女士增加了紫外线指数预报功能。读某日拉萨和杭州紫外线指数天气预报图,完成3、4题。
3.太阳紫外线只有近l%可达地面,与其最相关的是 ()
A.紫外光波长最长 B.紫外光辐射实力最弱
C.大部分被臭氧层汲取 D.大部分被云层反射
4.造成图示拉萨和杭州紫外线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差异 B.海拔差异
C.天气状况 D.海陆位置
【解析】3选C,4选C。第3题,臭氧可汲取紫外线,对地面起到爱护作用。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杭州天气晴转多云,拉萨阵雪转小雪。晴朗的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
2024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经验了四次重污染,PM2.5几乎爆表。最严峻的一次雾霾,能见度只有100多米。读“雾霾中的城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5、6题。
5.雾霾中能望见汽车红色尾灯,是因为红光 ()
A.释放能量最高 B.简单被反射
C.不易被汲取 D.不易被散射
6.受雾霾影响 ()
A.白天①增加 B.白天②减弱
C.夜晚③减弱 D.昼夜温差增大
【解析】5选D,6选B。第5题,在可见光中,红色光波长最长,不简单被散射,因此在雾霾中能望见汽车红色尾灯。第6题,据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其受雾霾影响白天会减弱;②为地面辐射,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所以地面辐射也会减弱;③为大气逆辐射,出现雾霾天气,夜晚大气逆辐射会增加;出现雾霾天气,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因此白天气温较低;再加上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加,气温较高,因此昼夜温差会减小。
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难,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形成冰雾。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难,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亮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图1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更示意图,图2为该日光温室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7.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在9时前后的缘由是 ()
A.降温最快
B.相对湿度大
C.气温最低
D.风速较强
8.在冰雾出现日,为增加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当地农夫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分别是 ()
A.14时前后、20时前后
B.10时前后、15时前后
C.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D.正午前后、日落前后
【解析】7选B,8选D。第7题,结合材料可知,冰雾出现在冬季气温很低时,是空气中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所以冰雾形成在空气中水汽较多,相对湿度较大时,且在气温最低的时候。第8题,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亮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在冰雾出现日,为增加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白天或光照剧烈时想让温室内获得更足够的光照,就应当将草苫等保温材料掀起,在光照差或无光照时将保温材料覆盖保温。当地农夫掀起应当是在白天,特殊是白天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时,以获得最多的光照;盖上草苫的时间段应当是气温较低、光照较差时,主要是夜晚,因此日出前后是当地农夫盖上草苫的时间。
【补偿训练】
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代号按依次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2)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卫霜冻的原理是 ()
A.增加太阳短波辐射
B.增加大气逆辐射作用
C.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解析】(1)选D,(2)选B。第(1)题,依据地面的干脆热源是太阳辐射,推断④应表示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后,则放出③地面辐射,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能剧烈汲取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大气汲取少量的太阳辐射和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