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说课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拉萨的天空》的说课稿说课是反思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元认知能力的重要环节。此次说课可归为课前说课,是对教学设计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我说的课题是“拉萨的天空”,本课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以清新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拉萨天空蓝的特点。总课时安排为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是一节精读感悟课。教学背景学分析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就语文学习已有了这样的知识能力的储备:在工具书的帮助下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学会了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但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个性和风格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未知和神秘吸引人们去探索事物,而“拉萨”对于学生异是好奇向往的对象,由此学习关注程度值得期待。学生通过上网浏览、图书阅读搜集有关的拉萨资料,在第一课时交流相关信息,了解到拉萨位于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拉萨因日照时间长而成为日光城;他们知道了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始建,是举行佛事庆典的场所,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象征;等等。这一切说明他们已经对拉萨有了初步整体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心理接受度。一、说教材
《拉萨的天空》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的一篇写景的散文,本文文笔优美,用清新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拉萨对学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绘拉萨天空的词语又是隽永深刻的。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描写拉萨天空的句子。
2、把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情感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了解拉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3、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以同桌议读的形式交流感受;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4、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我的认识,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二)、品读课文,体会美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环节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拉萨那美丽的天空,蓝得这样纯净、透亮,蓝得那样让人神往。可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江南地区的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1、上课伊始我播放我做的课件,先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西藏一块在一闪一闪。老师过渡:在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它就是人们心中的圣地——拉萨(板书:拉萨)拉萨之所以能成为老师乃至全世界亿万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劳在拉萨的天空。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拉萨,一起去感受拉萨的天空。(把课题板书完整)齐读课题。2、让学生欣赏一组拉萨的天空图片。欣赏完了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句话来描述它给你的第一感受。3、交流后,老师说:“大家想跟拉萨的天空靠得更近吗?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去神游拉萨,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吧。4、老师播放优美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顿觉“拉萨的天空真蓝、真美”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
未知和神秘吸引人们去探索事物, “拉萨”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好奇向往的对象,可如果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分析课文怎样写出了拉萨天空的蓝和美的层面上,那学生最丰富的审美体验就很难在这堂语文课里立足。“拉萨天空的美”也就变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因此,在课前布置学生浏览、搜集有关西藏的资料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交流相关信息,他们会了解到拉萨位于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拉萨因日照时间长而成为日光城;他们会知道拉萨的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始建,是举行佛事庆典的场所,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象征。这说明学生已经对拉萨已有了初步的整体认识,有了一定的储备。
(环节二)品读课文,体会美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在品读课文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放弃了逐句教学,每点必扣的方式,用一个问题引导全篇精读:“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美吗,美在哪里?”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后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