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示材料-河海大学科技处.DOC

发布:2018-09-13约5.88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拟推荐申报201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瓯江中上游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研究 二、项目简介: 瓯江中上游地区主要位于我省丽水市行政区划内,为沿海多山地区,涉及1区8县(市),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该地区降雨丰沛、支流众多,水资源较为丰富,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受降雨不确定性、地形地貌复杂、洪水特性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等多因素影响,区域内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要素布局不相适应,防洪水、优供水、保生态的压力依然存在。本项目按照专题研究+总体研究的技术路线,综合考虑洪水、供水、水生态多目标的瓯江中上游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方案。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基于瓯江中上游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和需求分析,通过水文水力模拟计算、社会经济需求分析、水资源配置组合方案模拟优选等多种手段,开展瓯江中上游洪水出路、滩坑水库水资源综合利用、瓯江中上游水生态调度三个专题研究,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防洪、供水、水生态的可选方案。 (2)在可选方案基础上,通过构建防洪层次灰色耦合评价(AHP-GRAY)模型、供水方案优选(FEC-EVM)模型、水生态方案模糊物元评价(FME)模型,分别优选出提升防洪、供水、水生态的可行方案。 (3)在专题研究基础上,开展瓯江中上游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研究。统筹安洪水、优供水、保生态的多目标需求,通过构建SWOT-AHP战略优选模型,对提升防洪、供水、水生态三方面的可行方案进行优化组合,提出涵盖洪水、供水、水生态多目标需求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排序及最优方案组合,从而确定瓯江中上游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战略方案与具体措施。 以瓯江中上游为代表的沿海多山地区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相关成果还比较少,尤其是综合考虑防洪、供水、水生态调度多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更少,本项目研究具有典型性。相关成果已经在瓯江中上游县(市、区)逐步得到了应用,为瓯江中上游丽水市北洪南调、滩坑引水、瓯江干流生态流量调度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发挥了重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本项目的研究方法、优选模型等可为类似地区开展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提供技术参考。 本项目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2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5篇SCI。 三、第三方评价: (1)科技成果评价意见 2018年2月11日,浙江省水利学会在杭州主持召开 “瓯江中上游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研究”科技成果评价会,评价专家组(名单附后)审查了相关材料,听取了成果完成单位的工作汇报,经过质疑和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1)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课题在区域水资源条件和供需分析基础上,采用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和情景分析等多种手段,开展了“瓯江中上游洪水出路”“瓯江中上游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瓯江中上游水生态调度”等专题研究,提出了兼顾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多目标的瓯江中上游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主要创新点如下: 1.构建了瓯江中上游水资源配置SWOT-AHP模型,首次提出了瓯江中上游防洪-供水-生态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 2.构建层次灰色耦合评价(AHP-GRAY)模型,对防洪战略提出的十项防洪措施进行筛选,确定了最优方案排序。构建FEC-EVM优选模型,确定了丽水城区的引、供水方案。 3.首次提出了生态基流、景观需水保证率、水质综合达标率、亲水景观舒适度、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以及经济效益等6个水生态调度指标,确定了瓯江中上游水生态调度方案。 3)该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已应用于瓯江大溪防洪、滩坑水库引水、瓯江玉溪水库生态流量调度,以及浮云溪综合治理、紧水滩引调水等工程规划建设,效益显著。 评价专家组认为该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科技查新报告结论 上述所检文献中,国内已有水资源配置方面的文献报道,基于不确定性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实证、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风险分析方法、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再生水资源价值评价、基于熵权的水库防洪调度多目标决策方法等已有文献述及。 经分析比较,委托单位开发的瓯江中上游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1)构建SWOT-AHP战略优选模型,优选出瓯江中上游水资源优化配置总战略、战略目标,优选出防洪战略:北洪南调、上蓄(分)、中分、下疏;供水战略:南水北引、丰水俭用和灌溉上山;生态战略:水污染防治、生态河道治理和生态水系连通工程;生态战略:下枯上补;水利管理战略:发展包装饮用水产业和“三实现、两创新”;2)构建层次灰色耦合评价(ANP-GRAY)模型,对防洪战略提出的十项防洪措施进行筛选与排序,构建丽水城区防洪措施优选的评价指标体系、优选模型、丽水市区引、供水方案优选(FEC-EVM)模型,提出了针对城区的四套引、供水组合方案,通过构建多目标模糊熵权方案优选模型进行优选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引、供水方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