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的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唐朝的民族关系:探讨唐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如突厥、吐蕃、回纥等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2.唐朝的对外交往:分析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如日本、新罗、天竺等国的交流。
3.唐朝的对外政策:介绍唐朝的开放态度和对外友好政策,以及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
4.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材章节,结合学生的知识深度,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围绕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展开,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四个方面。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让学生能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史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3.历史解释:通过对唐朝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分析。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唐朝的民族关系:掌握唐朝与突厥、吐蕃、回纥等民族的关系,了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唐朝的对外交往:了解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的外交关系,掌握唐朝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3)唐朝的对外友好政策:理解唐朝开放态度和对外友好政策的原因,以及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唐朝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唐朝时期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各民族之间的互动及对唐朝的影响。
(2)唐朝对外交往的多样性: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繁多,学生难以掌握各国与唐朝的交流内容及其影响。
(3)唐朝对外政策的作用:学生难以理解唐朝开放态度和对外友好政策对其国家发展的作用。
为突破上述难点,教师应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具体的历史案例,如唐朝与突厥的战争、鉴真东渡等,引导学生分析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影响。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唐朝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视频等展示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图片、地图、文献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数据库、历史模拟游戏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3.虚拟现实: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带学生“穿越”到唐朝,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唐朝的繁荣和多元文化。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讲授新课(20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针对唐朝与突厥、吐蕃、回纥等民族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之间的互动和融合。
-分析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的外交关系,讲解唐朝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3.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提出练习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4.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5.创新环节(5分钟)
-教师提出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历史假设问题,如“如果唐朝没有实行开放政策,会对国家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