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14讲.doc
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
[最新考纲]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5年3考)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过程图解
(2)归纳总结:①F1全部为紫花;②F2发生了性状分离。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由此可见,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紫花∶1白花,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个体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2)遗传图解
4.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
(1)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适用范围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5.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6.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在育种实践中: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如果两个亲本分别是含有不同基因的纯合子,则杂种后代F1个体往往表现一致,但是从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2)在医学实践中,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推断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
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
(2)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3)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2.观察下列图示,请思考: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哪一幅?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发生时间及细胞学基础是什么?
(2)图示基因分离过程适用哪些生物?
提示(1)③可揭示分离定律实质,其内涵是: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其发生时间为减Ⅰ后期,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
(2)该现象只发生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核基因遗传,并且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教材eq\o(,\s\up7(VS))高考
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2017·全国卷Ⅲ,6D)(×)
(2)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2017·全国卷Ⅲ,6A)(√)
(3)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2016·海南卷,6A)(×)
(4)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2015·海南卷,12A)(×)
(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013·全国卷Ⅱ,T5)(×)
以上命题主要源自教材必修2P27~3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及相关分析,全面把握孟德尔实验选材及杂交实验的过程是解题关键。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2013·全国卷Ⅰ,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解析验证分离定律可通过下列几种杂交实验及结果获得:①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③杂合子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由此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并不影响实验结论。验证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易于区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
2.(2018·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联考,25)豌豆和玉米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它们共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豌豆和玉米均为两性植株,进行杂交实验都要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B.豌豆和玉米均具有一些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区分观察
C.豌豆和玉米的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D.豌豆和玉米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统计更准确
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界都是纯种,玉米也是两性植株,但雌雄同株异花,故进行杂交实验不需要去雄;豌豆和玉米均具有一些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产生的后代数量多,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遗传统计和分析。
答案A
遗传实验常用材料及特点
1.豌豆:①自花传粉、闭花受粉;②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③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④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
2.玉米:①雌雄同株且为单性花,便于人工授粉;②生长周期短,繁殖速率快;③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