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新鲁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单元活动说课稿.doc
高一地理新鲁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单元活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本单元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分析人口问题的基本方法等。例如,能够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2.主要内容
-本单元活动可能涉及到人口分布的调查、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内容。学生会接触到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数据,如人口密度的计算,以及从自然和人文等多方面因素探讨人口分布的差异。例如,自然因素中的地形、气候、水源等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文因素中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政治因素等的影响。
3.重难点
-重点
-准确收集和分析人口分布相关的数据。例如,如何从统计资料中筛选出有用的人口数据,并通过计算人口密度等指标来描述人口分布状况。
-深入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学生需要理解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人口分布的,如在干旱地区,水源这一自然因素如何影响人口的聚集,同时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人文因素)又如何与水源因素相互关联影响人口分布。
-难点
-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为各个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如一个地区的地形平坦可能有利于人口居住,但如果交通不便(受人文因素制约),人口分布也不会很密集。要引导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看待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
-利用所学知识对特定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进行预测或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这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收集、整理和分析人口分布相关的数据资料。
-准确说出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过程与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探究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人口问题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人口分布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教学难点
-多种因素对人口分布的综合影响。
-对特定地区人口分布情况的预测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地图(可以是电子地图或者纸质地图),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从这张地图上看,大家能发现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吗?哪些地方人口多,哪些地方人口少呢?”
-学生观察地图后回答,可能会说沿海地区人口多,内陆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少等初步的观察结果。
-教师接着说:“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深入了解人口分布的奥秘。”
2.小组任务布置(1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然后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任务单。任务单内容如下:
-选择一个你们感兴趣的地区(可以是国内的一个省份或者国外的一个国家)。
-收集该地区的人口分布数据,包括总人口数、不同区域的人口数、面积等,数据来源可以是网络、图书馆的统计资料等。
-根据收集的数据计算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并绘制简单的人口分布示意图(可以是草图)。
-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解答学生关于任务的疑问,如:“老师,我们如果在网上找不到这个地区精确的人口数据怎么办?”教师回答:“可以尝试多找几个官方网站,比如政府的统计部门网站,或者查询一些专业的地理数据库。如果还是不行,可以参考相关的研究报告,取近似值并注明数据来源。”
3.小组探究与分析(20分钟)
-各小组完成数据收集和初步处理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探究。
-教师提问:“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自己所选地区的人口分布大概情况,那你们觉得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这个地区的人口分布呢?我们先从自然因素开始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比如选择四川的小组可能会说:“我们觉得地形对四川人口分布有影响,四川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所以人口比较密集,而川西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人口就比较稀少。”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很好,地形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那除了地形,还有没有其他自然因素呢?比如气候,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气候条件对人口分布有什么影响呢?”
-小组继续讨论并回答:“这种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能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所以吸引人们在此居住。”
-教师接着引导:“那我们再看看人文因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什么影响呢?”
-选择上海的小组可能会说:“上海经济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