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第一五单元过关检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2013上学期高一地理第五单元过关检测卷
单项选择题(共60分)
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
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
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 B.Ⅱ——③
C.Ⅲ——⑤ D.⑥——I
3.右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A.北半球
B.赤道上
C.南半球
D.回归线上
4.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据此回答5~6题:
5.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 ( )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 C.水的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6.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 )
A.光合作用 B.生产功能 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
7.厄尔尼诺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过程一般是
A.大气环流异常一水循环异常一生物异常 B.洋流异常一生物异常一地形异常
C.洋流异常一大气环流异常一气候异常一土壤、水文、生物等异常
D.水循环异常一水文异常一土壤异常
8.直接受人类干扰较小的自然要素是 ( )
A.生物 B.岩石 C.大气 D.水
9.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
A.纬度高低 B.降水量多少 C.植被覆盖程度 D.气温高低
10.“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塞北到江南地域分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地形
11.由天津港乘海轮到海口,沿途看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
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B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异规律D.地域性规律
1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是:
A.北美大陆中纬地区 B.南美大陆中纬地区
C.亚欧大陆中纬地区 D.非洲大陆中纬地区
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14.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布
15.下列关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
A.山麓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带是一致的
B.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没有关系
C.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少
D.喜马拉雅山南坡植被比北坡的植被数目要少些
16. 若图5-3纬度为40oN, 则 P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P点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P点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P点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17. 若图5-3纬度为40oS, 则 P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P点在非洲
B. P点在南美洲
C.P点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P点附近有巴西暖流
18.下图中甲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现状图”,乙是“该地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预测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合两图信息,该地区所处大陆可能是南美大陆
B.甲图中自然带可以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C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D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我国西北地区将更加干旱
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属于水平地域分异,而垂直地域分异则是垂直高度上的变化。回答19~22题:
19.垂直带谱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
A.所在的纬度位置 B.海拔高度 C.垂直气候带 D、水平带所在的地形
20.由山麓的水平带到山顶的垂直带谱与下列哪个自然带分布变化方向相似 ( )
A.从赤道到两极B.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C.所在纬度向较低纬度D.从沿海向内陆
2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