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和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这是由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当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实施全方位引导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 D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539(2010)03008406 价值观是一种衡量内心活动的尺度,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念、信念、理想等,也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价值观被内化为个体的行为标准时,就表现为个体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可通过个体行为被外界感知,反映的是人的大脑关于外界事物对自己、对社会的意义、重要性的认识倾向,对人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支配、调节与定向作用。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是指其在成长、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自身价值及其实现的普遍看法,是衡量他们人生追求与精神支柱的动力依据。 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在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尤其表现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处于时代发展的前沿:一方面接受着传统价值观念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要经受外来的各种新观点、新思想的影响,强烈的冲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对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也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当今社会变化和文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的影响,2009年3月我们对天津市某些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在不同学院随机抽取班级进行现场测试,共发放问卷2000余份,收回1972份,其中有效问卷1868份,有效率93.4%。问卷由基本信息和自编价值观两部分构成。其中问卷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年级、生源分布、是否独生子女等信息;问卷涉及目前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学习的动力、对理想工作的要求、对未来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道德价值等问题,为我们开展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一、 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存在的 问题及表现形式 (一)主导价值观趋弱,价值取向多元化 当代中国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出现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对社会生活和人的塑造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出现也对主导价值观提出了一些挑战。主导价值观就是指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价值体系的基本方向,统帅其他价值观念,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与趋势以及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规范行为、稳定秩序,提供精神动力支持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现阶段我国的主导价值观主要就是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主导价值观理应成为他们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的调查得出的结果却令人忧心,“目前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一项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9.8%的大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民族安危;在对“学习动力”一项调查中,也只有5.8%的大学生将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列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呈弱化趋势。 与此同时,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对“你心目中理想工作”一项的调查中,24.6%的人认为稳定是最重要的,因此拥有一个“铁饭碗”仍是很多人的追求,而23.2%的人认为待遇好、工资高更为重要,22.8%的大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符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21.6%的大学生注重的是个人的发展前途,也有6.2%的人认为清闲、安逸更为重要。 (二)个体意识增强,集体意识趋于淡薄 市场功利泛化及利益机制的重建均为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在市场配置中,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尺度也极易被大学生引入自身的价值体系,使得当今大学生对于自我重要性的认知日益加深,更加关注个人得失,关注个体的生命价值,而集体意识却趋于淡薄,对集体和一些公益活动的认识上也表现出了一种自我价值体现感。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分别是:个人的成长与发展(50.1%)、就业(19.9%)、学业(15.9%)等;因此在人生构成因素的重要性上,排在前四位的是健康(66.5%)、家庭(58.9%)、金钱(46.2%)、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