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7课 鱼戏莲间——制作沿“引导线”运动的动画》说课稿-2023-2024学年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docx
第二单元《第7课鱼戏莲间——制作沿“引导线”运动的动画》说课稿-2023-2024学年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信息技术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具体班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7日(星期五)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制作动画,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设计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4.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动画制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引导线”的概念:重点讲解“引导线”在动画制作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它是动画运动轨迹的路径。
-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步骤: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熟悉从创建角色到设置引导线,再到最终制作动画的整个过程。
-学会使用工具:强调使用软件中绘制引导线、设置动画帧、调整动画速度等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
-引导线的精确绘制: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准确绘制出符合动画需求的引导线,避免动画运动轨迹出现偏差。
-动画帧的合理设置:难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设置动画帧,使动画过渡自然,流畅度适中。
-动画速度的调整: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动画速度与动画效果的关系,如何根据需求调整动画速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团队协作中的沟通与协调:在小组合作完成动画制作时,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有效沟通,协调分工,共同完成动画项目。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帮助学生建立对动画制作的整体认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每一步骤的操作方法。
3.实践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制作简单的动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动画制作的流程和技巧,提高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和吸引力。
2.互动软件:使用专门的动画制作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学习体验。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如教程视频、在线练习等,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动画作品,如《鱼戏莲间》等,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动画是如何制作的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以此激发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好奇心和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动画制作基础,如角色创建、图层管理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引导线”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如何使用引导线制作沿特定路径运动的动画。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使用引导线制作的动画实例,如小汽车沿道路行驶、蝴蝶飞舞等,让学生直观理解引导线的应用。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引导线,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想法,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路径设计。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画主题,共同设计动画角色和引导线,并开始制作动画。
-教师指导: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引导线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尝试,提高自己的动画制作技能。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制作一个简单的沿引导线运动的动画,并尝试调整动画速度和路径。
-作业要求:动画内容自选,要求动画时间不少于30秒,引导线设计要合理,动画效果要流畅。
1.导入
-展示动画作品,提问学生关于动画制作的问题。
-回顾之前学过的动画制作知识。
2.新课呈现
-讲解引导线的概念和作用。
-展示动画实例,说明引导线的应用。
-分组讨论,设计引导线。
3.巩固练习
-分组制作动画,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动画制作。
4.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
5.作业布置
-布置制作沿引导线运动的动画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动画制作入门》:介绍动画制作的基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