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姓名文化的比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西方姓名文化的比较
宣一圈墅
中西方姓名文化的比较
⑧邹丽娜
(黑龙江省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0J
【摘要】姓名是个体身份识别的符号,是中西方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但由于各自的历史发展,宗教
信仰,情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以至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姓名文化.本文从中西方姓名的特
点,不同时期中西方名字的差异等方面,比较中西方姓名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充分了解中西方姓名
文化,对促进中西方的交流合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姓名文化;文化内涵;命名:交际
姓名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同人类
的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
能帮助人们从侧面了解一个民族的历
史,宗教,习俗等信息,是~个民族
的文化窗口,并且大多数姓名都蕴涵
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我们只要稍加了
解,就会发现姓名所包涵的文化内容
极其丰富.
一
,
中西方姓名文化的特点
1.中西方姓名的结构特点
标准的中国人的姓名,姓在前,而
名在后.姓有单姓,如:赵,钱,孙,
李,周,吴,郑,王等;也有复姓,
如: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
东方,独孤,南宫等.姓氏一直是代
表中国传统的血缘,宗族观念的主要
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
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繁
衍,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
一
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姓反映的这种血缘关系是绝对不能更
改的.而名只代表个体,它位于姓之
后,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
名字是父母或长辈所给,寄托父母和
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和殷切希望.
西方国家的姓氏主要始于盎格鲁
撒克逊民族,随着18世纪英帝国的殖
民开拓的兴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他
们的姓名一般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姓
也是祖传的,不可轻易改动,名字也
是父母或长辈亲朋好友所取.但其姓
名的排列次序刚好与中国的做法相反,
是名在前,姓在后.西方人有的人只
有一个名,但有的人有两个或三个名.
构成形式一般是首名+中名+姓,首名
又称教名,中名一般不用,只在正式
场合或签署文件的时侯才会使用.如,
英文名JohnQuincyPublic为了方便,
常写成Johnq.Public.中名是西方姓
其实隐含着对于生命本色的理性逻辑,
作者并不是简单地来描叙生命的过程,
而是从社会生物学的角度,融合了城
市文化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篇
小说中,处处可现时问的痕迹,弄堂
实际上是这城市的沟壑,人是盲目的
生物,顺着崖壁的走势,自己也不知
道最终走向哪里.不知不觉,时间
翻过了一一个坎似的,分明只是数月前
的事情,想起来却好像隔世.这是
对于现世人生的思考和疑惑,作者是
从现实的步骤E,结结实实地走来,
有着走向虚无的立足点,也有了勇
敢的态度来描绘这篇小说中的成长
的.虽不免有着虚无的可能,不知
道最终走向哪里,但因为有着坦然的
态度,从而让人生有了光亮和希望.
这篇小说最明显的主题就是关于
童年的追忆,而追忆形式的作品在王
安忆之前的创作中就非常突出,有不
少的作品都是关于童年的记忆(比如
《遗民》,《少年英雄史》等),尽管这
一
形式的叙事,一开始就存在于她的
创作中,但是主体的态度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由人生意义上的自我确立,到
对于文化历史的追溯,寻找在个体生
存遭遇中意义形成的时间脉络,还有
就是在意识形态的自我矫正中,对于
文学精神的诗性巩固.这篇小说是作
者对于生命本体的一种回归,从而使
追忆不仅是对于成长与经历的重构,也
具有巩固精神家园的意味.而自我在
这个家园中,可以获得生生不息的创
作灵感,使流逝的时间不断呈现新的
意义.
王安忆作为一名作家,总是在不
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多变的语
言风格和创新的创作题材正彰显着她
的不断奋进,而她这次对于短篇小说
的自觉尝试,可以说她对于自我的又
一
次挑战.读者在《黑弄堂》中的收
获是多方面的,这不仅包括小说的叙
事艺术所给予我们的思索,还有作者
的写作态度所带给我们的启示.0
参考文献:
[1]王安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
讲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王安忆:王安忆短篇小说编年.人
民文学出版社,2009.
【3】王安忆:乌托邦诗篇.华艺出版社,
l993.
[4]王安忆:现代生活.云南人民出版
社.2o02.
【5】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杨义:中国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喻洁(1987一),华南师范
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研
究.
鱼一宣
名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而汉语人名
系统中是没有中名的.
2.文化内涵的特点
姓名不仅是表征个体的符号,而
且还是一种文化载体.不同文化背景
中的姓名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姓名
的命名顺序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了集体
主义的价值取向,突出的是群体而非个
人;英语国家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