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说课稿.docx
高中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说课稿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高中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说课稿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7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技术意识:培养学生对技术世界的认知,理解技术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
2.技术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分析技术现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技术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简单的技术活动,体验技术实践的过程,提升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技术伦理:引导学生思考技术伦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技术的本质与特征:重点讲解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技术是如何定义的,以及技术的基本特征,如创新性、实用性、系统性等。
-技术发展史:概述技术发展的主要阶段和里程碑事件,强调对技术发展脉络的理解。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技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2.教学难点:
-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如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人才储备等,理解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
-技术的伦理问题:讨论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环境破坏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伦理观念。
-技术评价标准:介绍评价技术优劣的标准和方法,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技术评价体系。
举例说明:
-在讲解技术本质与特征时,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技术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在探讨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时,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发展对社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并能够从多角度分析这些影响。
-在分析技术创新动力时,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复杂的技术创新过程,包括技术突破、市场推广、社会接受等多个环节。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高中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如技术发展历史图片、技术特征示意图等,以及相关视频资料,以增强直观性。
3.实验器材:根据课程需要,准备简单的技术实践工具,如螺丝刀、扳手等,用于演示和练习基本的技术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确保教室环境整洁,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实践。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技术世界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哪些技术产品?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展示一些关于现代技术产品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技术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技术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技术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如科学原理、设计理念、制造工艺等。
详细介绍技术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技术是如何运作的。
3.技术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技术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如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技术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技术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未来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技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技术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技术。
7.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目标: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