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12 慧眼看交通说课稿1 新人教版.docx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12慧眼看交通说课稿1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12课《慧眼看交通》。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在学生已有对交通规则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的认识,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交通信号、交通标志、行路安全等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法治意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交通行为习惯,培养文明交通的公民素养,同时锻炼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交通安全基础认知,如认识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基本交通规则,但在理解和遵守复杂交通规则方面可能存在不足。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直观形象思维,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方式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学习,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对抽象的交通规则理解困难,难以将规则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在遵守交通规则时,可能受到同伴影响或个人习惯的干扰;此外,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在观察和判断交通状况时可能存在局限性,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实物交通标志模型、交通信号灯教具
-课程平台:班级电子白板、在线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交通安全教育视频、交通安全动画故事、交通法规电子教材
-教学手段: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交通安全的公益广告,让学生初步感知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观看广告后,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交通安全呢?”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交通安全关乎生命,我们要时刻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行路安全等知识。
2.教学重点:理解交通信号、交通标志的含义,以及如何遵守行路安全。
3.教学过程:
-讲解交通信号:通过实物交通信号灯和图片展示,讲解红灯、绿灯、黄灯的含义和作用。
-讲解交通标志:展示交通标志图片,解释标志的含义和作用,如人行横道、禁止通行等。
-讲解行路安全: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正确过马路、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等。
-互动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展示:选取部分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正确过马路?
2.学生回答:走人行横道,观察交通信号灯,等待绿灯通过。
3.教师提问:遇到交通事故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4.学生回答:保持冷静,拨打报警电话,协助受伤者。
(五)拓展活动(5分钟)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模拟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的情景,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2.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培养文明交通习惯。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作业:回家后,向家人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醒家人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讲解交通信号(5分钟)
-讲解交通标志(5分钟)
-讲解行路安全(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拓展活动(5分钟)
6.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理解交通信号、交通标志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过马路、如何遵守行路安全等基本交通安全知识。
2.能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互动、练习和拓展活动中,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模拟真实交通场景,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3.安全意识增强:通过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显著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习惯养成: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交通安全知识和行为规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例如,过马路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