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肿瘤习题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肿瘤习题
一、单选题
1.C 2.D 3.D 4.C 5.B 6.B 7.D 8.B 9.D 10.C 11.B 12.C 13.D 14.A 15.C 16.D 17.C 18.C 19.C 20.C 21.A 22.E 23.B 24.E 25.B
二、多选题
1.ABDE 2.ABCD 3.ABCE 4.ADE 5.ACE 6.ABCDE 7.ACDE 8.BD 9.ACE 10.ACE
三、填空题
1. 各种致瘤因素 基因 克隆性
2. 实质 间质
3. 低 低 高 大
4. 膨胀性 外生性 浸润性
5. 肺 肝
6. 三 高分化 高 低度
7. 原发瘤 淋巴结转移 血道转移
8. “…瘤” “…癌” “…肉瘤” 癌肉瘤
9. 原位癌 早期浸润癌 10.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错 8.错 9.对 10.错
五、名词解释
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2.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其起源组织的差异,称为肿瘤的异型性。
3.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或自然管道,到远隔组织、器官继续生长的过程。
4.恶病质:是指患者出现进行性消瘦、严重贫血、全身衰竭的状态,多见于恶性肿瘤的晚期,但亦可见于艾滋病、结核病、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
5.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
6.原位癌:指癌细胞仅限于粘膜上皮层或皮肤表皮层内,但未侵破基底膜者。
7.癌:是指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
8.肉瘤:是指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
六、简答题
1.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与正常组织细胞有差异;肿瘤与机体不协调,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表现出相对无限制、失调控性生长,即使致瘤因素消失,肿瘤细胞仍继续增生,并将肿瘤信息传给子代;恶性肿瘤细胞具有侵袭、转移能力等。炎症、损伤等所致的增生均属于非肿瘤性增生。非肿瘤性增生一般是多克隆性增生,其增生过程受机体的精确控制,增生的组织细胞分化成熟,在形态和功能上与原组织细胞基本一致,若刺激因素消失,增生即可停止。
2.肿瘤具有三种生长方式:(1)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手术易摘除,不易复发。外生性生长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肿瘤向表面形成息肉状、乳头状、菜花状的肿物良、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树根长入泥土生长,浸润破坏周围组织肿瘤没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手术复发。 恶性肿瘤 组织学特点 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核分裂无或少,没有病理性核分裂 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核分裂多,有病理性核分裂 生长速度 慢 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或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或外生性生长,但基底部有浸润 转移 不 要 继发改变 常无,某些肿瘤可有囊性变 出血、坏死、感染、溃疡形成等 复发 一般不 常有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有时可出现内分泌紊乱的表现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可有出血、坏死、感染、恶病质、副肿瘤综合征等 5.癌和肉瘤的区别:
区别要点 癌 肉瘤 组织起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高,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40岁以上 较低,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似土豆切面 质较软,粉红色,湿润,呈鱼肉状 组织特点 癌细胞形成巢状或腺管状结构,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肉瘤细胞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楚 网状纤维染色 仅在癌巢周围有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周围有网状纤维 免疫组化 上皮细胞性标记物,如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等阳性 上皮细胞性标记物阴性,但间充质标记物,如波形蛋白、结蛋白阳性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晚期可经血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七、案例分析题
1. 属肿瘤。病理诊断为骨肉瘤伴肺转移。
2. 恶性肿瘤组织浸润神经导致疼痛;破坏皮质骨导致病理性骨折。截肢术后发生肺转移,故引起胸痛、咳嗽、咯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