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年高一3月份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1.历史学家钱乘旦在主编的《新世界史纲要》第二章《上古时期的世界》中这样概述人类从未开化向文明世界的过渡进程(表1)。
表1
图中“xxxx”应是()
A.社会分工B.私有制C.剥削关系D.等级制
2.表2是对古代某一文明的描述。据此可知该文明是()
表2
A.古代埃及文明B.古代西亚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D.古代玛雅文明
3.罗马帝国初期军队人数约为20万,至3世纪下半叶则多达60万左右。举行凯旋式是罗马对军人的最高奖赏,罗马凯旋门之多、凯旋次数之频繁都是古代世界绝无仅有的。这反映出罗马文明的突出特征是()
A.法治B.分权治理C.武力扩张D.荣誉至上
4.亚历山大远征的区域涉及希腊、波斯、埃及、印度等文明,第一次在政治上统一了地中海东部世界,“世界国家”一词由此诞生。亚历山大远征促使()
A.希腊化世界的原有文化消失B.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汇
C.首个地跨欧亚非帝国的建立D.世界历史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5.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法国一些封建领主设立新市镇,吸引拥有自由身份的“客籍民”开垦他们的荒地并且交纳地租。这些“客籍民”逐渐获得公民权和行政自治权。新市镇的出现
A.源于封建王权的强化B.标志自治城市的兴起
C.巩固了封君封臣制度D.冲击了封建庄园经济
6.13世纪末,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为筹措军费,向法兰西教士大举征税,教宗卜尼法斯八世强烈不满,威胁开除腓力教籍。腓力下令禁止一切金银出口,阻塞了教廷的收入来源,并直接派兵前往教会驻地羞辱教宗,教宗愤恨而亡。这反映了当时()
A.王权与教权矛盾不可调和B.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C.基督教会垄断了世俗生活D.国王权力得到加强
7.大学是西欧中世纪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阅读图1“大学兴起”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
A.专制王权的加强B.民族国家的统一
C.城市的兴起发展D.市民文学的产生
8.有学者指出:“帝国一经建立就控制了东西方贸易路线的小亚细亚通道,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材料中的“帝国”是指()
A.阿拉伯帝国B.奥斯曼帝国C.拜占庭帝国D.俄罗斯帝国
9.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A.古代美洲文明B.古代亚洲文明C.古代非洲文明D.古代欧洲文明
10.1664年,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理事会向议会提出报告,建议向英属美洲出售“乡村中的穷人和懒汉”、“所有强壮的乞丐······以及其他屡教不改的流氓和游手好闲者”,并且将“所有的重罪犯和应判死刑的囚徒”判处在英属美洲殖民地服五年、七年或更久的苦役。这一主张旨在
A.缩小福利国家规模B.满足殖民扩张的需要
C.充实殖民地劳动力D.重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11.14世纪以来,货币成为西欧普遍的交换手段,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用货币缴纳地租,手工工场主、租地农场主和商人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这一状况()
A.植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反映了封建庄园经济的瓦解
C.蕴含着新航路开辟主要动因D.引发了西欧社会的价格革命
12.图3所示的是两种农作物的传播路径,这两种作物是()
图3
A.小米和甘薯B.玉米和水稻
C.甘蔗和咖啡D.小麦和高粱
13.下图反映了1500~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的变化。影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图4
A.农业生产技术改善B.大量贵重金属流入
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14.16世纪以前,砂糖在欧洲被当作药品,而且只限于上流社会,是象征权势的特权商品。18世纪,蔗糖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工人阶级中开始流行茶歇。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