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深基坑6.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4 悬臂桩计算
3.4.1 计算原理
悬臂桩看似一端固定的悬臂梁,实际上二者有根本的不同
之处。首先是悬臂桩难以确定固定端位置,因为桩在两侧
土压力作用下,每个截面都会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和转角
变形。其次,嵌入坑底以下部分的作用力很复杂,难于确
定。因而期望以悬臂梁为基本构件体系,考虑桩和土体的
变形一致来进行解题将是非常复杂的。现行的计算方法均
是:先对桩在整体失稳时的两侧荷载分布作一些假设,然
后简化为静定的平衡问题来进行解题。
悬臂桩主要依靠嵌入土内的深度,来平衡自重应力、地面
荷载及渗流等形成的侧压力。因此首先要计算插入深度。
其次还要计算桩所承受的最大弯距,以便进行桩的截面及
和配筋设计。
• 目前悬臂桩的计算方法有四类:静力平衡法,杆系有
限单元法,共同变形法和有限单元法。静力平衡法简
单而近似,在工程设计计算中被广泛应用;后三种方
法正成为研究的热门,但要广泛用于工程设计计算尚
待进一步发展。下面重点介绍一下静力平衡法。
• 古典的静力平衡法认为悬臂桩在主动土压力作用下,
将趋向于绕桩上的某一点发生转动,从而使土压力的
分布发生变化。桩后土压力由主动土压力转到被动土
压力,而桩前土压力则由被动土压力转到主动土压力。
• 静力平衡法常用的土压力分布形式如下页图3-22所示,
(a) (b)
(a) 图比较接近实际的土压力分布,是实际曲线的初步简化,
(b) 图是H.Blum 的进一步简化,将旋转点以下的被动土压力
近似的用一个集中力代替。(a) 图中的插入深度t0可用(b) 图中
的x代替,但必须满足绕C点的静力平衡条件。
3.4.2 Blum计算方法
?
图3-23 Blum计算方法简图
(a )简化的土压力分布图,(b )弯矩图
一、求桩插入深度
e
aH
先求坑底至土压力零点深度 μ
γ(K P −K a )
• 再由∑M c = 0 求土压力零点之下的深度
x
( )( − ) − ⋅ 0
• ∑P l +x a EP
3
1 1 2
• 又 EP γ(K P −K a )x ⋅x γ(K P −K a )x
2 2
1 3
)( ) γ( ) 0
(∑ + − − −K x
• 故 P l x a K
P a
6
• 简化后得:
6 ∑ 6(∑ )( − )
3 P P l a
x −
显示全部